因为一次游览缘定古镇同里,这位同济大学的“教书先生”来到古镇定居,至今已有21年。他用一把刻刀、一支毛笔复刻着苏式园林、市井生活;用一个个耗时数年打造的微缩景观定格江南文化……他是今天的主人公潘爱国,一个“让艺术每天在脑子里闪闪发光”的“匠人”。
初见江南建筑欣喜若狂
从此有了“同里木匠潘”
一路寻到同里古镇富观街的深处,远远听到沿街店铺传出一句上海话:“老兄,做建筑我是专业的,好伐?”
未见其店,先闻其声。而门前一块圆形木板上大大的“匠”字,更显“掌柜”态度。
步入店门,一把做工考究的木质交椅,一架沧桑感十足的木质钢琴,两面排满老式物品和各种工具的木墙柜,一张铺满“宝贝”的大木桌,几乎占据了整个店面。
店铺不大,但知道它的人不少,原因多半和“掌柜”潘爱国有关。早在2000年,潘爱国到同里旅游,走街串巷间,细腻雅致的江南建筑,将这位同济大学专攻古建筑的“教书先生”迷住了。“那种感觉,应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回到上海后,对同里满心牵挂的潘爱国没有过多考虑,便来到同里古镇扎了根,把更多心力放在雕刻事业上。从此,江湖上便有了“同里木匠潘”。
(责编:邓本奇)
![]() |
![]() |
转到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