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31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信息,在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全面评价后,最新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名单产生,苏州市吴江区、吴中区、虎丘区、相城区4地上榜,分列第11位、32位、38位、79位。其中,相城区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
城区是各类创新主体和服务资源、应用场景、配套要素等共同集聚、互动、合作的核心空间,是城市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吴江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区,也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宜居宜业福气满满的创新湖区。近年来,吴江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力实现破局与跨越。从打通地理上的“断头路”到破除制度上的壁垒,示范区共同推进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及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五年来,吴江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54项,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吴中区紧紧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做大做强“3+2+N”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一流产业生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吴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02.5亿元、增长5.4%;工业投资160.2亿元、增长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增长8%;获评江苏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27家,总量列全市第3、增速列全市第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累计有效高企1867家,四年翻了一番。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与“新”是苏州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的关键密钥。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500亿元,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产业蓄势腾飞,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相城区以担当科技自立自强的地方使命为己任,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型城区转型发展新路。2024年,相城区实现了建区以来百亿级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精彩蝶变、近万亩供地的崭新历史纪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记者 王英 周悦磊 朱亚蕾 陆宇其 刘晓平 通讯员 新萱)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