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5月26日电(孙倩文)疫情期间,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如何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新华网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
经济生产环环相扣,产业链供应链是重要支撑点。“从成为世界工厂到在全世界建立工厂,制造企业要抓住世界制造格局调整的机遇,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提高效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李东生说。
“TCL在全球设立了10多个工厂,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销售机构或代理商,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形成后,受到疫情影响相对就比较少。”李东生介绍,今年1月到4月,TCL电视在海外的销量达到50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4%。
针对中国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李东生带来了相关的建议。他表示,政府要实施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留住核心产业,巩固国内产业链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同时加强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他建议,政府应加快构建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发布与海外市场相关的信息,帮助企业掌握国际贸易通行规则,规避贸易风险;鼓励国内企业设立或收购境外法律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鼓励中资银行在境外多设分支机构网点,造就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商业服务机构,支持我国企业全球化业务发展。
解决“卡脖子”问题 建立核心技术竞争力
谈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经营风险时,李东生表示,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要建立核心技术竞争力。他指出,十多年来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取得了领先的竞争优势,但高、精、尖的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
他认为,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企业从海外引进新技术的合作途径不够畅通;二是我国新型显示材料领域投入分散,科研与产业脱节,材料和装备等研发成果难以产业化,终端应用推广不容易。
李东生建议,以显示行业国家创新中心为平台,打通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同时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发与企业应用技术研发的合作,以终端应用需求牵引上游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实现从技术到应用的产业化落地,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如何解决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他认为,企业需要在基础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大的资源,力争突破;更重要是需要在工业能力、工艺技术以及材料方面实现突破。
抓住数字化机遇 实现转型蝶变
抓住数字化机遇进行改造提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拓展5G应用......数字化升级将为企业注入新动能。
李东生表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方面,TCL半导体显示材料领域是一个高科技领域,企业的生产系统智能化。TCL未来要进行更多智能化生产,通过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均能效,从而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另外,5G是一个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技术,它能够提供超越原来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服务,8K是一个新型显示技术,所代表的核心技术是更高的传输速度。李东生表示,TCL未来将会把握5G+8K高速通信、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的机遇,助力企业更快转型升级。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