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提醒丨降雨增多 血吸虫感染高发季节已到!
时间:2020-07-16 08:06:08 来源:苏州疾控

  自6月9日入梅以来,苏州平均梅雨量已达436.3mm,是常年平均梅雨量的183%。

  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梅姑娘对美丽的苏州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伴随着降雨的,还有一种让我们不得不提的疾病——血吸虫病。虽然苏州已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但是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少量存在。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2020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防汛和新冠防控的同时,加强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工作!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急性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以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多见于对血吸虫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也可发生于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肉眼不可见)的慢性血吸虫病人。

  患者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接触史,接触疫水部位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搔痒;接触疫水后1~5天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什么人容易得血吸虫病?

  不同性别、种族、年龄的人对血吸虫均易感。是否感染血吸虫病与接触疫水面积、频率及环境污染程度有关,通常农民,渔民以及其他经常接触水人员感染率较高,治愈后如再接触疫水仍可感染。

  血吸虫病如何传播?

  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入水,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人畜接触疫水后,血吸虫尾蚴经皮肤侵入人畜体内(仅需10秒钟),发育成血吸虫成虫。

  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越严重。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的方式很多,如在有感染性钉螺的地方捕鱼捞虾、游泳戏水、淘米洗菜、在水中抢收抢割、打湖草、抗洪抢险等。因此,在从事生产和生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在有警示标志的地区务必不要下水!

  血吸虫病防护知识

  外出工作或者旅游,要提前了解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避免接触疫水。

  对难以避免疫水接触者,如因抢险抗洪等原因接触疫水,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护:

  1、穿戴防护用具:如长筒胶靴、经氯硝柳胺浸渍过的防护衣等;

  2、涂抹防护药品:如防蚴膏(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等;

  3、注意饮用水安全:家庭用水可采用加热方式,在60℃的水中尾蚴会立即死亡。此外,漂白粉、碘酊及氯硝柳胺均可杀灭尾蚴;

  4、预防药物:对已接触疫水者,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能杀灭童虫,可达到早期治疗目的;

  5、早发现、早治疗:接触疫水如有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到当地综合医院或者血防医院诊治,主动告知疫水接触史。

责编:王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