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vlog·老乡说小康|三代人,讲述自己的“江村故事”
时间:2020-07-18 14:02:14 来源:看苏州专稿

  【看苏州专稿 文/朱晓倩 视频/张蒙】

 

  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什么样?这就带你去“康康”(看看)!

  7月17日,“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走进百村千企万户”主题融媒采访报道行动在吴江开弦弓村正式启动!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出席活动

  融媒采访报道行动的首站,正是开弦弓村,这里紧邻太湖,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形状像一张拉开弦的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外界更习惯称呼这里为“江村”,193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来该村开展乡村调查,写出著名的《江村经济》,记录下了80多年前中国乡村的历史图景,之后他又25次访问该村。费孝通以及众多社会学者的来访,使得开弦弓村成了“观察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主持启动仪式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市广电总台等单位代表交流发言

  本次主题融媒采访报道行动,将聚焦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激情燃烧的精神风貌,讲好苏州人接续圆梦的小康故事;

  聚焦“衣食住行医育养”的点滴变化,讲好苏州人日常生活的小康故事;

  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讲好苏州人创业奋斗的小康故事;

  聚焦苏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亮点,讲好苏州人共建共享的小康故事。

  都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天,在开弦弓村,看苏州记者就“邂逅”了三位“老乡”,听他们聊聊自己的故事!

  “60后”民宿老板娘 周小芳

  我出生于60年代,还没结婚的时候,就听过费孝通先生,知道他喜欢来我们村里调研。没想到,后来嫁给我老公,才知道他们这个临河的三层小楼多次接待过费老。刚结婚时,费老来投宿那次,还问我:“嫁妆怎么样?彩礼怎么样?”

  费老和我先生、公公很谈得来,后来每次来都住我们家。到了现在,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很多喜欢做农村调查的学者来了村里,也习惯住我们家。我就弄了一面照片墙,把费老还有其他人来的样子都记录下来。

  去年,我萌生了开民宿的想法,就把原先的房子翻新了一下,现在有7间房,可以供9个人住,每人每天200元,还包三餐。我本身喜欢养花,把小院子种满了花,配了遮阳伞,我老公是美术老师,一进院子这一大幅画就是他画的。

  但我的民宿也有一条规矩:只接待来调研的大学生、专家学者。和风景区民宿相比,我们家的条件肯定不算特别好,但温馨干净,也是想让那些大学生来调研的时候,像住在家里的感觉。

  我这一辈子都待在村里,年轻的时候安安分分去厂里上班,做梦也没想过到了五十几岁开起了民宿,也希望我们开弦弓村被越来越多人知道,我这个小小的民宿能好好地经营下去。

  “90后”电商创业者 姚凌超

  我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没在外面工作多久,就回家来帮爸妈的忙。

  我们家门口现在挂了一块牌子,叫“江村家庭手工作坊”,村里有五六十户从事针织衫生产的家庭作坊,有的代工,有的自产自销。我爸妈有做针织衫的手艺,以前生产出来后,就找渠道卖掉。

  我回来后就觉得要放到网上卖,现在中青年人都习惯网上购物,我尝试了好几个电商平台,最后在一个平台上成功了,销量特别高,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将近700万,村里人笑称我们家成了“暴发户”。

  但其实这个工作不轻松的,现在还算是淡季,一家人稍微喘口气,从9月开始,一直到来年开春,每天都要忙不停,我爸妈负责做,我也搭把手,还要做网店客服、打包快递,最多一天要包2000件,要一直从早上九十点忙到半夜一两点。

  但这种付出的回报让我很知足,是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让日子越来越好,就像我们村,这么多年也在一点点变好。

  小时候全是泥巴路,家里面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卫生间,村里人也都是基本以养殖为生。但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是楼房,自来水、抽水马桶、热水器、液化气、宽带都有。我有的时候觉得,我们虽然还住在农村,但过得却是城里人的生活。

  对了,今年5月我刚结婚,也算是真正的成家立业了,接下来也希望能带着爸妈一起出去旅游,让他们享享福。总的来说,感觉更幸福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10后”幼儿园小朋友 徐懿

  大家可以叫我小叮咚,我在开弦弓村幼儿园读大班,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也对我很好。

  妈妈告诉我,好多年前,她也是在这个幼儿园毕业的,不过那个时候幼儿园和现在长得不太一样,又小又破,还没什么玩具。

  现在我每天上学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们一起玩积木、橡皮泥,老师还会边弹琴边教我们唱歌,我们的教室很大很明亮,还有电视机、投影仪。

  我们平常不仅仅待在学校里,也会去看蚕宝宝,去户外玩游戏,去大自然里学知识,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周阿姨的民宿里,白墙上有这样一段话:江村在,人们就会沿着费老的足迹,走进江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代又一代人,还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江村故事”。

责编:方 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