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稿 乔亚萍】
继续关注系列报道《苏州雨花英烈录》。李白在《侠客行》中写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句诗用来形容为共和国诞生、在秘密战线上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地下党人,再适当不过,烈士蒋宗銮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这个是他唯一留下来的一张照片;这本当时工作用的工具四角号码本,也是他的遗物,很珍贵的”,时隔多年,外甥董绵祚依然细心收藏着所有与二舅蒋宗銮有关的东西。
蒋宗銮出生在一个条件较好的大家庭,家里有七个孩子,他排行老二。1927年,蒋宗銮从上海电信学校毕业,进入南京电信局工作。当时“大革命”刚刚失败,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对共产党的镇压政策是十分严厉的。当时表面上的交流是完全切断了,也不敢有,都是通过交通员、电信局等来进行连接,这种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里面又不断地出现叛徒”,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人员李勇告诉记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是家人对蒋宗銮的冒险行为一无所知,就连同在电信系统工作的父亲和兄弟,与他都只有工作上的往来。
1930年7月,蒋宗銮失联。
“拿到遗物才知道蒋宗銮牺牲了。所以后来七几年,抚恤金是在后面补的,开始都根本就不清楚的”,外甥董绵祚说。
当年许多材料“阅后即焚”,也未能为后来的历史研究留下太多资料。“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空白所在,因为当时他们连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人员李勇解释道。
此后,零星的碎片拼出了蒋宗銮的革命经历:1930年7月因参与发动电信局职工“反饥饿、反解雇”群众集会被捕,8月牺牲,年仅26岁。
不过,对于家人来说,蒋宗銮却始终清晰而伟大地活在一代代人的心中。
“家里有这么一位烈士,我们觉得很光荣。这份光荣不是要大家给我们什么好处,我现在退休以后,在社区帮他们一起看看、做做党员工作或者为群众服务,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董绵祚说。
从雨花台展出的蒋宗銮烈士的一幅水彩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一幅他少年时期的竹刻作品上还刻着4个字——和平忠厚。而水彩画的创作时间,正是他在南京从事革命斗争的时期。
可以说,拿起笔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被捕后的至死不屈以及“和平忠厚”4个字,都是蒋宗銮烈士革命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