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州宋锦
时间:2021-04-13 13:37:56 来源: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宋锦,为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地在苏州,故谓“苏州宋锦”。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然植被及人文景观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唐宋时成为国内丝绸生产中心,明代时,苏州太仓浏家港即为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明清时期,苏州又有著名的苏州织造府,其宫廷织造和民间丝织产销两旺,素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之称。

  苏州宋锦的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历经各时代的发展,织锦工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南宋时,苏州成立了作院,这时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质地精美、工艺独特的新品种——苏州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工艺装裱之用,品种共有40多种。特别是装裱书画的应用,使这些美丽华贵的织锦与书画珍品一起得以保存。因此,后世谈到锦必谓宋,宋锦之名也就广为流传了。明清时宋锦织物使用范围扩大,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年)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就是乾隆时期苏州生产的重锦,堪称稀世珍宝。宋锦业后受咸丰时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机织业蒙受重大打击,至同治、光绪年间重新复业,当时苏州城区尚有织锦机约300台。清未民初时又因军阀混战,宋锦业生产逐步萎缩,抗日战争前夕机台数继续减少至100余台,从此一蹶不振。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传统手工织锦业进行改造,1956年组织成立宋锦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与漳绒厂合并成立苏州宋锦漳缎厂,至1966年改组为朝阳丝织厂,生产以现代丝织品为主体。至1979年又改组为苏州织锦厂。

  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特色,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一种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织锦,既继承了秦汉经锦的技艺,又继承了唐代纬锦的风格,集两者特色于一身。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工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很多,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

  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工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这一工艺特征非但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而且也一直流传到当代的织锦工艺上。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地色和谐,主花略加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基于宋锦具有上述诸特点,自宋代起,它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在宋、元、明、清蓬勃发展,可见宋锦有其杰出的历史价值,不仅是中国丝绸传统技艺杰出的代表作,更是苏州这座丝绸古城特有的优秀丝绸传统文化。在科学和艺术价值上体现为,织物结构上的突破、工艺技术上的变革、艺术风格上创新、生产技艺上的高超等,都充分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和杰出性。

  对宋锦的挖掘研究和保护,目的是为了继承与创新,将宋锦优秀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厚薄适中的多彩结构,结合现代文明和社会需求,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如制作高档服饰品、室内和厅堂各类陈设品和书画锦匣的装裱、装璜等。相信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提高,在高档消费方面,将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责编:陈如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