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古有宣德炉 今有巧生炉” 苏州非遗在京展出
时间:2021-04-13 14:52:29 来源:看苏州移动端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铜炉的前世今生。

  3月7日,“古有宣德炉 今有巧生炉”——非遗项目“青铜失蜡铸造”传承人陈巧生、陈冠丞铜器艺术作品晋京展在爱慕美术馆正式开幕。

  展览呈现了出自陈巧生、陈冠丞两位传承人之手的50余个香炉作品,展示传统铜炉铸造技艺魅力的同时,也使中国铜炉文化再次走进公众生活。

  展览名称来由

  宣德炉被誉为“明代文玩之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铜香炉的通称。然而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宣德炉不仅在工艺上早已失传,甚至从文化传承上也断代。

  20世纪80年代,作为陈氏铜炉技艺第三代传人的陈巧生老师,通过40多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复原了传统宣德炉失蜡法铸造技艺,并完善和发展了几十道关键工艺,成品与清明宣德炉毫无二致,不可分辨。

  坚信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创新,陈巧生一直致力于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同时,使明代宣德炉与时代特色和中国传统工艺元素创意相结合,并以“巧生炉”为名款,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中达成惊人一跃。陈巧生的作品慕古承今,被收藏专家马未都盛赞“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展品概览

  作为焚香的器具,香炉在它的实用功能上增添了美学要素,纵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焚香的器具甚至使用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香炉的实用价值日渐式微,但其美学价值却在蓬勃生长,成为一个独特的而且深不可测的世界。点燃的焚香如流动的思绪,而香炉是它的柔美载体。乳足、圈足、马蹄足……各种足样式的铜炉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均有呈现,古典风雅中意趣横生。

  开幕活动

  苏州市非遗办副主任王燕祝贺展览成功举办,并对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给予了鼓励支持。

  爱慕集团董事长、总裁,苏州企业商会创始会长张荣明表示,爱慕美术馆已经成功举办了11年苏州非遗展览,希望将来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苏州非遗文化被广大群众所了解。

  为了使公众更贴近中国传统文化,陈巧生老师之子陈冠丞为到场的嘉宾讲解焚香与香炉的历史、巧生炉的技艺与造型内涵。活动现场,香文化的意趣美妙被娓娓道来,一鼎香炉,情致归一。

  铜器艺术作品展“古有宣德炉 今有巧生炉”是北京爱慕美术馆坚持多年的非遗文化晋京展项目的延续,展览不仅为北京的艺术爱好者提供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平台,也为非遗艺术提供更加多元的展示窗口。

  展览吸引了观众的驻足观看。

  艺术家简介

  陈巧生

  陈巧生,1957年生于江苏,字彦岐,号炉香居士。陈巧生出生于铜炉世家,祖上自清朝起从事铜炉和铜器制作,陈巧生是家族技艺的第3代传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陈巧生致力于挖掘、恢复自明代起逐渐失传,至民国时期已完全失传的宣德炉制作技艺。 40年来,陈巧生在家人的支持下,通过遍访各大博物馆、查阅古籍和数千次试验,终于复原明代宣德炉铸造技艺,继而完善和发展了铜炉开模、炼铜、铸造、皮壳制作等几十道关键工艺。

  陈冠丞

  陈冠丞,19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字玄睿。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之子,陈氏铜炉第四代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州博物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馆长,相城区政协委员,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失腊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办“全国传统工艺创新示范基地——手艺江南炉文化工坊”。

责编:陈如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