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非遗传承,这把苏扇不一般
时间:2021-04-13 15:36:23 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它以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 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故又称“撒扇”。 扇骨又称骨子,取材以竹为主,又有檀香木、红木、黄杨、紫檀、乌木、鸡翅木、桃丝木、湘妃竹以及玳瑁等珍贵材料。

  苏扇,与江南文化都有着特别的联系。 绘画,书法,匠艺,文人雅集,昆曲,日常审美生活,都有折扇的身影。 每一把苏扇,都凝聚艺术与匠心,它们是时间流转中的经典,也是岁月中“艺匠”的诚恳专注。

  

 

  

 

  “轻”——苏扇以人为本,以轻为贵,轻,不光考验的是制扇师的功夫,对材质了解要求也相当高,同时扇面也要配有书画。

  

 

  “雅”——指成扇的造型审美,繁缛的自然美、简约的设计美在小小的扇骨上呈现,同时在扇面上用传统工艺技法呈现现代书画趣味。

  

 

  “巧”——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自然特征,因材创作,不光突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还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精”——指苏扇扇骨的开合与扇面的贴合天衣无缝,成扇的每个部分的转承启合浑然天成。

  

 

  

 

  王健: 苏州人,1965年生,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传承人,1981年进入苏州扇厂,师从徐义林学制扇骨,1993年调至桃花坞扇庄,得朱水根指点习得扇面制作技艺,2000年独立创办工作室,钻研古籍,多方请教,打破了传统制扇行各自为政的藩篱,贯通了百余道制扇工序而“独立成章”,复活了明式乌木泥金扇、明式水磨玉竹扇等失传已久的制扇技艺,重建了苏州文人扇清雅、朗润的美学规范。

  

 

  

 

  

 

  最被欣赏的扇骨材料是什么? 就是江南常见的毛竹!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就表示: “凡紫檀、象牙、乌楮,俱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唯骨为时所尚。 ”

  制扇30多年的王健对制扇的材料也是很讲究的,只选用本地及浙江北部的竹子,且竹龄要保持在四到六年之间,这样的竹子茎比较细,做出来的扇骨色泽好、不易断裂。

  

 

  这不仅是因为竹子的品质向来被文人推崇,更因为这种材质在经过煮、晒、烤、刮、拖、倒、磨等工艺流程后,会匀细、光洁、温润,在仔细把玩和赏析之间,显出类似于蜜蜡与和田羊脂玉的光泽,抚摸起来又如同婴儿脸般细腻。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水磨玉骨”。

  

 

  

 

  

 

  

 

  

 

  

 

  

 

  

 

  

 

  

 

  

 

  

 

  

 

  

 

  

 

  

 

  

 

  

 

  

 

  

 

  

 

  

 

  

 

  

 

  

 

  

 

  

 

  

 

  

 

  

 

  

 

  

 

  

 

  

 

  

 

  

 

  扇面则是脱离了纸的概念,多用市矾面,讲究点的用老矾面。 要求极致的王健,一般扇面要做到五至七层,弧度保持在90到100度之间。 老矾的扇面可描绘出宋元明清时候的年代感,这也是王健研究多年而悟透的。

  

 

  

 

  

 

  

 

  

 

  王健老师说,“师古而不泥古”是他做扇子的原则。 这与扇子的定位有关,自古制扇“从艺不从匠”,先研习、延续古法,后必要创新。

  

 

  注: 图片版权为本微信号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字来源于苏州市非遗办公众号,王健工作室。(摄影:刘振)

责编:陈如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