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轶事第十五期——西美巷

“啥叫观枚测字?”“要问什么心事,随手写一字来,就可判断吉凶。”“这么测弗成。”“为何?”“小弟一字弗识么哪处?”“随口说一字也好。”……
适逢今年的网师园夜花园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地道的苏州小囡,这样一年一度的园林盛会,自然是不能错过。
其中,在撷秀楼里上演的这段昆曲《十五贯 访测》更是叫人印象深刻。两位演员姿态生动,言语幽默,你来我往,让人捧腹。
故事是这样的。苏州知府况钟假扮“观枚测字”的算命先生,暗访尤二命案隐情,在城隍庙巧遇真凶娄阿鼠。娄阿鼠正内心惶惶不安,况钟遂巧言探询,终于让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一场表演结束,只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况钟甚为耳熟,细细一想,才发现原来我早已与这般传奇人物有过“照面”,就在苏州一条并不起眼的巷子——西美巷。

网师园

西美巷
KISS
和西美巷的相遇还是因为美食。西美巷南起道前街,北至干将西路,在靠近道前街的位置,有一家网红咖啡馆,名叫“KISS”,许多人慕名而去。

KISS装饰简约,店内暖色调的灯光和工业风的装修,加之随处可见的宇航员、月球等元素,伴以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它看起来个性十足,给人一种漫游太空的梦幻感。

店内特调有甜中带咸的小柑橘辛香奶咖、清新的橙花冰酿和椰青冰酿等。闲时,带上一本书,点杯浓浓的咖啡,在这坐上一下午,岂不惬意?

美人?
从KISS出来,可见巷中绿色路牌,上书“西美巷”。以苏州古巷一贯的取名方式,让人不禁脑补,巷中难道曾住过一位绝代佳人?历经了一段或许是缠绵悱恻,或许是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但其实,这是个“谐音梗”。宋朝时,西美巷原名“和丰坊”,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和丰坊,米行。”

明代,这里是米行的集中地,故又名“米巷”。只是不知从何时起,“米”渐渐被“美”取代,沿用至今。

而西美巷的“西”字则是为与巷东边的东美巷相区别。东美巷宋朝时,是果子行集中地,原名“果子巷”,到了明代,又变为米行集中地,便也称“米巷”。

但与西美巷不同,东美巷里倒确实有美人遗存。东美巷古称“馆娃坊”,春秋时期,这里靠近子城,吴王曾在此修建离宫别馆,多藏娇娃美人,“馆娃坊”之名也是因此而来。

况青天
说回西美巷。与一般小巷的幽深曲折不同,西美巷道路宽阔,绿地花坛众多,民居粉刷一新,两边商铺林立,车辆来来往往。

乍一看,好似不如寻常巷弄般故事感浓厚,但这身处闹市的小巷其实藏着不少古宅旧居,很值得一逛。

名医叶橘泉寓所,雷允上国药店原业主雷盘如旧宅等都曾位于此巷,而其中最特别的,要数况公祠。

况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原址为五显庙,曾是况钟在丁忧期间读书会客的地方。而这况钟便是昆曲《十五贯 访测》中的主人公了,人称“况青天”。

“青天”一词原指“碧蓝的天空”,后来用来比喻清官。说起“青天”,除了事迹流传最广的包拯包青天,历史上被百姓称作“青天”的,还有“海青天”海瑞,以及西美巷里的这位“况青天”。

况钟原是小吏出身,宣德五年,被推荐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支持下,大力改革弊政,削减重赋,减免苛徭,设仓济农,兴修水利。

任期满时,苏州百姓两万余人乞留,感动了朝廷,下诏留任。况钟连续三任苏州知府,整整在任13载,对苏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因积劳成疾,病故于任所。

后来,况钟的事迹被编进了昆曲《十五贯》中,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妈妈的味道
从况公祠出来,一直走至巷尾,已近日暮,见街边有一家鸡妈妈馄饨店,一搜,发现竟小有名气,便索性拐进去解决了晚饭。

鸡妈妈馄饨店店面不大,菜品不多,只三两张桌椅,十分温馨。
手工的馄饨,不如机器包的规整,但有时品尝美食,不缺精致的味道,难得的是那份“家的味道”。一碗馄饨,馅多肉实,汤底鲜香,叫人不舍得剩下一口。

春日渐深,巷弄两侧,绿荫遮盖,红花点缀,已隐有蝉鸣声声,不知是谁家的狗狗踱着轻巧的步子在午后闲逛,让西美巷繁华的气息中又平添了一份悠然。

西美巷

图片:玲珑石、王建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