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稿 仇实 刘腾】
在常熟农科所有一位科研人员,被袁隆平院士称为“难得的真正的水稻育种家”。他坚持45年,潜心研究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端木银熙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总农艺室主任,戴着草帽的他,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没有分别。
当下,农科所380亩水稻试验田里,不同特性的水稻正处于分蘖期,75岁的端木银熙每天都要过来看看秧苗的长势。他介绍说,水稻选种往往不选择长势太好的,避免倒伏风险。
记者注意到,端木银熙的右眼一直忍不住抽搐。他说,这是面部痉挛,因为给水稻授粉要长期盯着稻穗看,40多岁就有了这个“职业病”。
在同事眼中,端木银熙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一年要过“两个夏天”。每年10月,在常熟完成水稻测定之后,他便赶到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育种”,一直要干到次年4月底。海南气温高,下午一两点是水稻开花期,每隔5分钟,他们就要为杂交水稻授粉。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雪刚感慨,就算是年轻人,大热天在田里待久了也会力不从心,70多岁的端木银熙却干劲十足,给了大家很大鼓舞。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目前江苏省依然保留的三个县级农业科研所之一,在业内名气不小,经常会迎来各地的考察团。大家都对端木银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赞叹不已。
1995年,端木银熙受命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常优”系列杂交粳稻,他和团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培育的“常优”系列已为国家增产粮食20.6亿公斤。端木银熙还为常熟农科所带出了一个又一个育种能手。虽已退休,他仍然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为着最初的梦想拼搏,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端木银熙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育种人要不断努力,选育水稻品种是不断探索、无止境的。要让中国人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