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苏州市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着眼未来4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共商苏州古城保护大计。在这场关于古城保护更新的大型“群聊”中,17位国内外顶级专家为苏州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苏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历时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苏州古城,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世所罕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无可复制。与会专家表示,古城保护更新的“苏州经验”和“苏州智慧”,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范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苏州的历史文化保护最成功的一点是很早提出了整体保护的概念,14平方公里的古城进行整体保护,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亮点。苏州用40年时间精心保护了一座古城,在全新的发展阶段 ,要在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实现古城居民的美好生活的愿望,生活的物理环境、建筑环境、人居环境都需要持续提升。
相比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做规划而言,要在苏州这样一个江南文化集中的保存区进行有机更新,专家坦言,压力不小。尤其在新的发展时期,在对具象化的建筑、街巷、河道等保护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对“苏式生活”的保护和传承。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苏州古城里的人口密度比较高,要改善居住条件、疏解人口压力、把历史资源盘活,要考虑怎么向中国讲好苏州的故事、向世界讲好苏州的故事,让富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给古城带来活力、给人民带来福祉、给现代化带来动力。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韩冬青说,对苏州而言,路网和水网不能割裂,它是中国最早的立体交通的模式。希望能够看到更多风貌的保护能够跟产业的发展、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苏州古城不仅是观光客来看一下、景点打卡一下,对“苏式生活”要有系统的考虑。
倡导苏州古城原真性保护,领衔推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对古城饱含桑梓之情。他说,苏州古城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在全国城市中,当属佼佼者。
阮仪三说,对所有街坊都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定了性质,54个街坊每幢房子都进行定性定位,最有特色的例子是平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内部脱胎换骨、外部轮廓完整留着古城风貌、古城肌理。苏州古城进入到新的阶段,城市要更新改造、人民的生活要提高改善、基础设施要现代化,使苏州能够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独领风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