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1→N,苏州何以屡上央视《文化十分》
时间:2022-06-08 13:44:20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看苏州专稿 文 / 钱果 朱晓倩】

  近来,央视接连关注苏州,8天6次为苏州硬核上分!

  今天(6月8日),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更是给足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10分钟,聚焦金砖的历史与发展,讲述江南文化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十分》开播以来,推出苏州专题报道16余期;苏州更是以两周三次的播出频率,打破栏目历史播放纪录。

  从1到N,苏州何以屡次被央视青睐?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何用好独特资源优势在弘扬“江南文化”上展现更大作为?

  小众到大众,古老到年轻

  御窑金砖和90后馆长“火”上央视!

  6月以来,央视多档节目接连关注苏州,聚焦报道了苏州有序推进复商复市、苏州端午假期景区恢复开放、苏绣之美等。苏州广电视频号苏州新闻积极跟进二次传播,频频为苏州“上分”。

  今天,央视《文化十分》栏目深度聚焦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这个小众博物馆凭借硬核实力,霸屏央视足足10分钟。

  据了解,《文化十分》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2015年开播的一档午间文娱资讯节目。以其反映迅速、信息丰富、深度与广度结合而得到广大电视观众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本期节目中,“90后”馆长陶理以vlog的形式,第一视角带大家云游博物馆、探秘金砖文化底蕴,并凭借形式之新颖、氛围之网感一并在网络“出圈”。

  运河西畔、繁华之旁,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里古老的御窑正喷吐着窑烟,600余年,窑火未断,故宫里的每一块砖均出自这里。

  身为百馆之城,苏州博物馆众多,《文化十分》栏目为何偏偏相中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本期节目的编导魏迪认为,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冲突感深深吸引着她:粗犷又细致,古老又年轻。

  “首先,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抛开了往日那种古朴严肃的外壳,从外形上就能吸引很多年轻群体;另一方面,它是全国第一座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其每块一金砖都承载着独一份的文化和历史,凝聚着苏州工匠的执着和智慧,也就是说,这期报道从‘根’上就立得住。”魏迪说。

  她还特别提到,当得知这座博物馆的新“掌门人”竟然是一名年轻的90后,瞬间给她一种强烈的认知反差,“也足以见得苏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创新性,相信也正是这样的发展视野,才使得苏州这片文化土壤永葆生机。”

  此次能借以《文化十分》这样的国家级传播平台,10分钟深度展示御窑金砖的文化底蕴,“顺便”走红央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馆长陶理也倍感荣幸。

  他表示,为了延续这一份传统文化的光辉,一直以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非常注重御窑金砖文化的海内外传播,“未来,博物馆将继续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不断被世人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制作期间,因为疫情的原因,《文化十分》栏目无法来到苏州实地拍摄,本期节目由苏州广电协助拍摄完成,最终得以在央视顺利播出,让魏迪颇为感慨:“苏州媒体朋友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从1到N,打破节目播放纪录

  央视为何偏偏中意苏州?

  据了解,自《文化十分》节目开播以来,苏州就颇受节目组的青睐。据统计,栏目先后聚焦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评弹、苏州昆曲、苏绣、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等等,深度报道节目累计16期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曾以两周三次登上《文化十分》的刊播频率,含“苏”量一举打破节目开播以来的记录。

  去年9月,《文化十分》栏目关注到苏州博物馆西馆开馆,“立江南,观世界”的理念吸引了节目组来苏州做深度报道的想法。随着实地考察的深入,这次独家探访渐渐演变成了一次苏州文博深度之旅。

  从“新宠”苏州博物馆西馆到“老字号”苏州博物馆,再到文博圈的弄潮儿吴文化博物馆,栏目组完成了三期专题报道,深度解锁博物馆里的江南文史。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密度拍摄,拍摄体量和内容质量远超栏目组预期。

  “苏州作为百馆之城,博物馆种类之丰富、风格之迥异让人惊叹,再深入了解,又会发现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之间美美与共、各具魅力。”作为三期博物馆主题的编导,魏迪惊叹,苏州有着在其他城市中很少看到的文化现象。

  央视《文化十分》栏目制片人

  不仅是博物馆,在栏目制片人石岩认为,“ 苏州的文化艺术史是一个挖掘不完的宝库,我们每次去都会有新鲜的收获。”

  她还特别提到,今年1月栏目组还曾深度聚焦在北京举行的 “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这场苏式文化盛宴上,交响乐、芭蕾、苏剧、昆曲、评弹、苏州年味体验周、非遗纪录电影等一一登场,苏州文化一度火爆京城。

  在制片人石岩看来,只要是热爱文化的人,几乎都会爱上苏州。

  “苏州有承载2500年历史的传统非遗技艺,也有像苏州交响乐团这样迸发年轻活力的新文艺群体,就像苏州这座城市,即传统又当代,保护传承老城风貌的同时,还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文化血液。”

  向世界展示立体江南

  讲好苏州故事、中国故事

  “让苏州和江南文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得到展示和认可,这为后续江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苏州屡次登上央视,在苏州职业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宋桂友看来,以苏州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独具魅力,借着央视的平台效应,会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加了解和认识苏州。“要讲好中国故事,苏州故事不可或缺!”

  5月19日,苏州召开文化企业座谈会,会议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强调:

  要在弘扬“江南文化”上展现更大作为。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要通过创意设计、数字技术、艺术手法、影视制作等手段,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大力传承创新、活化利用昆曲、评弹、宋锦、玉雕、核雕、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优秀传统技艺,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讲好“苏州故事”,让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摄影:沈祥芝

  作为长期研究“江南文化”的学者,宋桂友表达了对苏州的,昆曲和园林这两张“江南文化”的名片,在弘扬“江南文化”上一直很有作为。“昆曲很勇敢地走出苏州、走出江南、走出国门。而苏式园林,也同样在世界范围被广泛认可、广泛模仿,具有极强的传播力。”

  弘扬江南文化,换言之,需要让江南文化出圈。对此,宋桂友有着自己的期待:

  “苏州目前各区县都有融媒体平台,作为主流舆论阵地,大家应该合力向全球展示江南文化;此外,苏州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做好保护工作,更要进行IP开发,充分激发文创活力,以比赛、展览等作为平台,构建文化传播体系,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的苏州和江南文化!”

责编:王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