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笔墨之下书日月,讲台之上道乾坤。”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师最美的语言。为人师者,当以广博、深沉、持久的大爱情怀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和关爱学生,方能为教育事业绘上最温暖的底色,为无数心灵照亮前行之路。
一片丹心育桃李,一抹“红心”润“师心”。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崇高职责,而教师只有擦亮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涵养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种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火种”。近代教育家张伯苓坚持“教育救国”,以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鼓舞南开学子共赴国难,唤醒千百万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诞生于抗战烽火的西南联大,老师为救亡图存而培养人才,学生为不做亡国奴而奋力学习,共同创造了抗战岁月里的中国教育奇迹。“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打开课堂书本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场景,种下灵魂深处的火红爱国苗,中华民族的“筑梦人”方能培养更多的“逐梦生力军”,为民族复兴注入最蓬勃的力量。
有人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当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以教育事业本身的使命和肩负的教书育人重任为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所在,那么即使他处于平凡岗位,也不会磨灭对教育的理想与激情。在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有的坚守教学一线32年,为基层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卫生健康人才;有的在祁连山下扎根牧区教育30年,说“教书育人,就是我最幸福的事”。这些优秀的教师楷模,不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启智润心,更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阐释了“教师”这个职业奉献自己、成就学生的伟大神圣,书写了新时代教师的“红烛精神”。
如果说,对祖国和教育的热爱是教育事业的底色,那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则是慰藉心灵的阳光雨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所在。作家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近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后,一段名为“地震瞬间,幼师集体起身冲向孩子们”的视频被大量转发,网友纷纷点赞:“瞬息泪目,为人师表的楷模!”“这才是爱,爱得忘我,爱得伟大!”的确,饱含爱的教育,总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爱不仅是关怀、是爱护,更是尊重、是理解、是激励、是唤醒,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激荡。生命犹如一片绿叶,要坚信每一片绿叶都有发亮的理由,只要给予一片爱的沃土,他们就能在爱中感悟生命、收获成长,闪耀出独一无二的自信光芒。
为人师者,是秋日多姿的红叶,用幻彩的霓裳装点晴空,将理想的激情释放得淋漓尽致;为人师者,更是一条平坦的大路,用厚重的基石助力远行,以不屈的脊梁托起漫漫征程。
以“爱”之名,春风化雨,为孩子架设一条条爱的轨道,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最深厚的力量。(宜声/文,阿兰/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