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市域一体化,助力更强“大苏州”!
时间:2022-10-11 08:18:03 来源:苏州发布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奋进的脚步。这十年,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各板块坚持改革创新开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握机遇、各显神通,呈现你追我赶的生动景象。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谋划推动下,苏州十个板块纷纷“牵手”,以“空间缝合”为抓手,用“大苏州”思维加强市域内的统筹,破除区域发展壁垒,在交通、城建、民生、创新、产业等多个领域加强融合。

  思路决定出路,迈进新时代,聚焦高质量,苏州正“握指成拳”,着力推动全域,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推动各板块做好协同发展大文章。

  吴中“缝合”四方,将会发生什么?

  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吴中区正抢抓苏州市“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规划叠加机遇,推动全区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和品质重塑。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建设是吴中承接园区产业、创新资源溢出,提升东部片区城市能级和产业层次的重要机遇。今年7月15日,苏州工业园区携手吴中区召开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联席工作会议,提高协同效率。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即原苏州市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在吴淞江以南、澄湖以北区域划定26平方公里左右区域,设立由高端创新产业集聚区、高端创新产业协同区、田园生态区三部分组成的“协同发展核心区”。

  其中,高端创新产业协同区立足自身制造装备产业优势,承接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外溢,产业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今后,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两地将共同打造科教与高端产业高效协同的示范区、市域统筹创新合作的实验区、生态人文共融的样板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标杆区。  

  吴江、吴中都姓“吴”,共饮太湖水,两地合力打造“一圈一带”交汇点。8月23日,吴江·吴中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召开,两地共同拥抱太湖,区域规划、产业创新、交通体系、生态环境、民生领域、高端人才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会上,签署了《吴江·吴中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两地联席会议制度。

  放眼现在的太湖新城,吴江、吴中“三快两隧”快速通达体系加速构建,其中“三快”是G634苏同黎、S609江陵路和东环南延,“两隧”是重点推动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开工建设。两地完善市域通道一体化衔接,逐步打通鲈乡北路—枫津南路、盛虹路—兴中路、环湖路—吴郡路、文溪路东延等市域内部道路,建成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两地实现无缝对接。  

东太湖、苏州湾隧道项目公示图 最终以实际为准

  一湾碧水、两岸新城,太湖新城吴江、吴中片区协同发展,民生“幸福圈”日益丰富,商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项目纷纷落地,城市配套 “15分钟生活圈”正在形成,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太湖新城正成为代表苏州标识的城市高端功能区和新时代典范城区,共同塑造苏州湾两翼最美天际线。

  掉头往西,吴中区与苏州高新区一拍即合,共同抢抓“环太湖科创圈”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重要部署要求。9月2日,吴中区·苏州高新区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举行,先后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及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文体旅领域互联互通、人居环境提升协同等合作协议。

  吴中西部板块主动接受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的辐射带动,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唱响太湖美,共同绘就青山绿水画卷。  

  古城是苏州之核,姑苏、吴中齐绘协同发展“双面绣”。9月15日,姑苏区和吴中区举行协同发展合作签约仪式。现场,两地签署了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毗邻区域合作备忘录以及高质量发展结对共建协议,两地将以更快步伐推动古城保护文化传承,持续推进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桥一体化保护。

  姑苏区将把发源自吴中的香山帮等传统技艺充分融入古建老宅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中,共同推动非遗文化利用开发,实施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保护。太湖三白、碧螺春等吴中特产也将和观前街老字号集聚区相结合,推出“拳头”产品来展示“不时不食”的风物特色,打造诠释苏式生活的美好典范。同时,两地还将以更强合力优化城市环境和功能品质。  

  纵横联动,吴中区只是苏州“市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联手、协同,大苏州正向着既定的目标任务奔跑。

  “十指成拳”!

  “大苏州”的新发展格局前景迷人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开放高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各板块敢闯敢干,发挥自主能动性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助力了大苏州经济腾飞。

  迈进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要谋划新发展格局,推进市域一体化成为苏州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十年来,苏州市注重聚焦市内全域一体化,着力更好发挥市规委会对市域重大规划共统功能,完成独墅湖示范区协调规划和苏相合作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加快探索市域“飞地经济”发展路径,推进苏州市“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昆山太仓协同规划研究、环阳澄湖地区概念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着力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  

  市内全域一体化该如何推进?

  社会各界非常关注

  2020年1月,苏州两会期间,政协苏州市十四届四次会议001号提案《加快推进苏州一体化进程 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建议》指出,全市十个板块之间在很多领域的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存在分头投入、重复浪费和形不成规模效应等问题,如同十个手指握不成拳头,难以实现“集团作战”。

  建 议:

  一、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内部一体化顶层设计

  二、从群众最关心的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事情做起,选准内部一体化突破口,加强各板块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等跨区县、跨部门共享使用,为各领域的深度一体化提供基础支撑。

  一如“拥抱太湖”的吴江和吴中,苏州各个板块纷纷在行动,共同奏响抱团发展的“协奏曲”。

  太仓与昆山的断头路已经打通,太仓的广州路接昆山迎宾路;郑和路接昆山中环北线;良辅路接昆山东方路,条条大路都宽敞。

  今年7月,太仓和昆山又签订了协同合作发展备忘录,建立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无论是交通、生态环境,还是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共建共享,都是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实事工程。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大苏州”家庭成员之间,并不是一句客套话。

  比如,没有临沪优势的常熟,承接周边地区的产业溢出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南部与苏州市区接壤的常熟高新区,由常熟和中新集团联合打造中新(常熟)昆承湖园区,对标金鸡湖,是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南向发展的重点区域;

  具有产业创新集群优势的苏州工业园区,在与相城区、吴中区等区域的合作中,毫无保留地发挥先进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苏州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探索了新路径。  

  从市级层面,今年,苏州大数据系统全面推动“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同发展,全力打造“苏周到”“苏商通”“DTIOC”三大数字化品牌,逐步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能力体系、责任体系和应用体系。评选出一批“横向多维协同、纵向五级联动、深向垂直贯通”市域统筹一体化建设的优秀应用案例,加快打造一体在线、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精准智慧的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

  面向未来,苏州将加快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强化市域一体协同推进。

  以昆太协同为示范,聚智聚力开展相城常熟、吴中吴江、姑苏园区、园区昆山等协同规划研究,着力破解“背靠背”发展问题;

  要以板块临界区域为重点,强化规划统筹,明确功能定位,破除消极空间,着力实现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

  一组硬核数据回看苏州这十年!

  ■十年来,苏州不断完善市域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截至2021年末,全市已建成城市道路7447公里,快速路290公里,形成“井字加环”快速路网。

  ■全市共有城乡公交线路1100多条、车辆10000多辆,较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25%、19%。  

  ■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列全省首位,公路网面积密度达138.36公里/百平方公里。

  市域一体,合力向前,助力更强“大苏州”。

  一个“团队作战”的大苏州必将实现更大跨越,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创造新的发展传奇。

  来源:引力播  部分摄影:维生素、陶老师

责编:邓本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