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新华日报》整版深度聚焦太仓。
有人说,沿海如果没有港口,大海就是尽头,但如果有了港口,就能打开面向世界的窗口。
位居江之尾、海之头,太仓自古繁华,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之地。改革开放后,太仓人较早推动乡镇企业崛起、改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进德资企业,打造“现代田园城 幸福金太仓”。当前,太仓既拥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多重机遇优势,港口发展、市域一体化又被苏州摆在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迎来全新的机遇。
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暨专题调研太仓市工作会议召开,研究苏州港改革创新发展,推动苏州航运物流业高水平发展,并专题调研太仓市高质量发展工作,为新形势下太仓发展定下基调: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太仓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蓝图在铺展、激情在澎湃、众心在共鸣。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表示,太仓要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拓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路径,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展望下一个十年,太仓以“志在万里”的开阔胸襟,“要做就做最好”的坚强韧劲,奔向深蓝,拥抱未来!
释放港产城融合效益
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第一战略”,既与太仓“以港强市”战略一脉相承,又对太仓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太仓在落实“第一战略”中推进“以港强市”再升级,构建大格局、展现大作为。
纵观全球,沿海城市、开放城市的发展,与航运物流业“相伴相生”。例如在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联动,从而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从附加值高的临港加工制造,再到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资源等高端服务业,实现了货物量级向服务能级的转变。
由此可见,航运物流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是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服务并带动城市的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极为重要。就苏州而言,提升城市能级发展,要坚定不移把航运物流业发展起来,进而带动金融业、服务业全面提升。这就意味着,苏州要从制造大市向创新大市、服务大市、开放大市全方位迈进,要抓航运物流的发展。而抓航运物流的发展,就要从苏州港抓起。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作为对外贸易和往来枢纽,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对太仓来说,港口是江海联动的结点。而太仓港区是苏州港的主港区、核心区,是“江苏仅有、长江唯一、世界少有”的良港资源,是率先发展的“硬核”资本,也是建立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
在新形势下,港口的效益不局限于港口,港口功能的发挥更体现在对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推动、支撑和保障方面。当港口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衔接,港区按照城市形态打造,港产城的融合效益将几何级地释放出来。在新出台的《关于推进苏州港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就描绘了一幅以太仓港区为龙头,常熟港区、张家港港区和内河港区联动发展的苏州港航事业发展新蓝图。
如何让港口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港城即全域、城市即港城!太仓提出要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将立足“港口、港区、港城”三个层次,主攻近洋、拓展远洋、重抓沿海、深耕长江、联动内河,全力推动产业港向商贸港转型,力争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3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000万标箱,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到2035年,服务长三角、承接国内、连通国际的枢纽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枢纽经济规模持续壮大。
融江追海的气魄注入开放基因,通江达海的禀赋广聚各方资源。郑和七下西洋600多年后的今天,手握“江苏第一外贸大港”的“王牌”,把握临沪近海的区位优势,面对发展新机遇,太仓将再次起锚远航、奋楫江海!
“港口流量”转为“经济增量”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太仓港延续“过节不打烊”的传统,保持高效运转。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平均每日吞吐量达2.5万标箱。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徐宁龙说,码头14台桥吊24小时运转,10月2日当天集装箱吞吐量达10761标箱,为开港以来单日最高吞吐量。按照每天200人次的工作配比,长假期间,太仓港6000余人次奋战在一线,为全港吞吐量的高增长作出贡献。
港口运转忙碌,集装箱频繁“迁徙”,印证太仓践行“以港强市”蹄疾步稳。10月5日,太仓港还传来好消息——较去年提前40天突破了600万标箱。
得益于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太仓港向高质量发展又迈出重要一步。通过5月沪太两港共同成立的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和上海港太仓服务中心,腹地企业可按需就近提箱、就近出货,推动实现货物进入太仓港视同进入上海港,确保沪太两港集装箱转运效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成立4个月来,空箱中心积极回应外贸企业和代理公司诉求,所调空箱用于“沪太通”等“陆改水”业务,空箱使用率达100%,范围涵盖12家主流班轮公司,运力占全球77%,将腹地企业的用箱成本降为长江沿线最低,港口“陆改水”业务综合竞争力提升30%~40%。
“沪太同港”加速拓展,太仓港“铁水联运”也在释放无限潜力。8月31日,中欧班列·苏州—太仓港联动首发仪式在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浮桥作业站举行。首列抵达太仓港的中欧班列装载着从俄罗斯进口的82标箱板材,在绥芬河口岸清关后,最终通过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到达太仓港多式联运物流园。
依托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太仓港能够更好地贯通“一带一路”国际运输大动脉,加快形成中欧中亚班列并举、西线东线双向运输的发展新格局。太仓港勇于与各大海港竞合、赛跑,成为承接长三角、长江沿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口岸之一,已基本形成国内沿海全覆盖、长江全通达、内河全联通,国际以近洋直达为主、远洋中转为支撑,“公铁水”联运多向发力的国内国际大循环运输体系。
枕江襟海,是太仓港的天然禀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太仓港变禀赋优势为现实优势,成为全球第25强、全国第8强、长江第一集装箱港口。
对标找差,太仓港口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港产城联动不够紧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航运服务业不够发达。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太仓人深谙,只有不断把“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将城市功能转化为港口优势,才能真正“以港强市”。
碧波无垠,孕育无限生机,蕴含无限希望!当前,太仓正瞄准“一体系一平台一枢纽一示范”定位,加快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多式联运体系,提升枢纽服务效能,壮大枢纽经济能级,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太仓港将加快推进“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化,做深做细“以港强市、以市兴港”大文章,充分发挥太仓港龙头地位,加强与张家港港、常熟港的分工协作,在航线航班、港口运营、通关监管等方面深度融合,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优势互补,全力助推苏州港航事业蓬勃发展。
做精做强产业“骨骼”
9月27日,在位于太仓市的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分拣中心仓可以看到,数百个形如扫地机器人的“小黄人”分拣机器人在平台上灵活穿梭,收到指令后,将分配到的商品通过自动导航,投递到相应的智能分拣滑槽中。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小黄人”运行速度1.5米/秒,分拣效率比人工提升300%,助推订单分拣更加准确、高效,赋能全仓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一个多月前,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开仓暨二期奠基,全部建成投运后,太仓将成为斯凯奇在中国线上线下的双总仓。依托港口优势,太仓形成以耐克、似鸟、斯凯奇等为代表的千亿级物贸总部经济。近年来,太仓将现代物贸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把物流通道变为经济廊道,高质量建设临江现代物贸基地,积极推进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发展。
太仓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集聚了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40多个央企项目和2家全球“灯塔工厂”。港区作为太仓港辐射的第一承载地,2020年迈上“千亿制造、千亿物贸”新台阶。太仓还将用好引进更多总部型、税源型、平台型优质物贸企业,同时做大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建设临江现代物贸基地,利用本地大宗散货运输和仓储优势,培育新兴行业。
太仓的产业“骨骼”逐渐精壮。目前,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这三大产业均已超过千亿级规模,规模优势愈发凸显。在此基础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化旅游正逐步成为产业“新地标”,太仓正构建“3+3”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产业能级显著提升。
8月10日,拜扬(太仓)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太仓高新区,太仓德企又添一员猛将。7月初,联合汽车电子二期项目启动,投资15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作为老牌德企,舍弗勒持续加码太仓,签约新能源及航空航天核心部件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
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创新中心、中德(太仓)糖尿病诊疗及健康管理中心等德资项目不断落户,德企已进入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3D打印等重点产业的方方面面,产业结构更加丰富立体。
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太仓,到第100家德企落户,历时14年;第二个百家德企落户,历时6年;第200家到第300家德企落户,中间隔了5年;之后到2021年第400家德企落户,仅用了不到3年。太仓德企数量已达453家,经过近30年发展,太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对德合作体系,吸引了一大批德企落户,构建起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发展多元化平台。
协同联动优化城市布局
如果“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就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一座城市的“谋篇布局”,决定着城市发展趋势。放眼太仓,东部港区、中心娄江新城、西部昆太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同步推进,是太仓坚持“一体化”谋篇布局的生动实践。
城市往西,昆太协同发展区逐步形成。太仓科技产业园与昆山光电产业园一河之隔,园区已引进中淳电子、奥特等昆太产业合作项目42个,烯望新材料、豪威半导体等人才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产值超200亿元,配套资源共享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交融度不断织密,主导产业融会度不断提高。
离主城区不远,50平方公里的娄江新城强势崛起。作为太仓“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这里科教创新区、高铁商务区、智能制造区和临沪国际社区为临港产业和枢纽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而处于娄江创新廊和虹桥北向拓展带的交汇点这一区位优势,将在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为这座新城赢得更多机遇。
作为太仓城市副中心,太仓港区加快建设长江以南首个全域集中供热区域,不断做优7.9平方公里港城中心区形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港城。港区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各路优秀人才近悦远来。
以“一盘棋”协同联动,把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作为首要前提和紧迫任务,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更大力度提升昆太协同发展水平,更快节奏融入苏州主城发展,同步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在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中构筑发展新优势、共赢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到落地实施的“工笔画”,太仓规划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9月28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铁路集团共同召开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动员会议。北沿江高铁将从上海崇明岛穿隧道进入太仓,上跨346国道,与在建的南沿江城际铁路以及沪苏通铁路共通道进入太仓站。北沿江高铁在太仓境内的正线里程为28公里,总投资103亿元,计划工期为5年。
随着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南沿江铁路太仓段主体建设完工,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先导段太仓站工程加速推进以及沪苏通铁路二期开工建设,太仓“5+1”轨道交通网络初步成网,助力做深做实太仓“接轨上海、融入主城、联动周边”的文章。
由点及面,城市崭新的“宏大画面”还在徐徐绘就。科教新城将围绕打造高端精美和具有水乡特质的城市客厅目标,配合服务好复星文旅城、力合科技谷、罗腾堡德国风情街和天镜湖周围重点项目建设,早日建成投用复游城大道、海运堤路桥等配套设施;太仓港区将聚人气、优业态、增活力,完善一批高端产业酒店、商业综合体、教育医疗海事服务的功能配套,让港区更加精致、更有温度、更具“烟火气”。
来源丨新华日报
融媒体编辑丨唐倩(见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