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文/钱果】
一个是被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之一的苏剧;一个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
11月9日晚,苏剧《绣娘》在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璀璨绽放。两大国家级非遗首度联手,以一针一线,“绣”出江南文化的“美美与共”,让世界看到流淌千年的江南雅韵。
作为首部以苏绣为题材的大型当代苏剧,《绣娘》如何用时代的语言,创新演绎苏州故事?从融合到融活,故事的背后传达着什么样的江南精神?
苏绣与苏剧璀璨绽放
演绎江南文化的美美与共
“绣针在我手,绣线系你心。千针万线绣真情,密密穿古今。”
9日晚七点半,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江南风潮乍起。婉转清丽的唱词下,苏州市苏剧团2022年度新作苏剧《绣娘》在南通更俗剧院拉开帷幕。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吴侬软语,苏州元素“缀满”舞台,充满诗情画意。绣娘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一针一线勾勒出独特气韵的江南肌理。
看苏州记者了解到,《绣娘》以苏州太湖边刺绣高手成秀英一生痴爱苏绣的精神操守与心路历程为主线,以点带面地映射苏州“八千”绣娘们的勤奋拼搏,努力发展苏绣这一家乡艺术瑰宝的总体风貌,见证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嘹亮地唱响了一曲时代新歌。
作为苏剧团成立以来“三部曲”的第三部原创大型剧目,苏剧《绣娘》紧贴时代主题,以多元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传统艺术和传统技艺在当下崭新的生命力。
剧中主人公成秀英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王芳告诉记者,这部剧与《国鼎魂》《太湖人家》的整体调性不同,“《绣娘》没有《国鼎魂》如此大起大落、声势浩大的情节,看这部剧就像是品味一杯碧螺春,清清淡淡的,却流畅、舒服、精致、唯美。”
作为王芳老师的铁粉,南通市民卢女士昨晚也到了演出现场。她告诉记者,自己多年前在网络上无意听到了王芳老师的作品,感觉发现了宝藏一般,从此就对苏剧入了迷。“能在家门口看到王芳老师的演出,在江南戏曲中感受绣娘的精神魅力,非常难得,也很有意义!”
一腔一调均有味,一眉一眼皆有韵,一针一线尽是戏。演出现场,观众们沉浸于两种“苏式美学”的交融之中,纷纷感慨:
“时空的碰撞、文化的融合,这部剧让我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韵味悠长”“不管是剧情、表演,还是灯光、舞美,都是一部令人称赞的诚意之作”“有温度、有情怀,苏州绣娘的工匠精神值得敬佩”……
国家级非遗“珠联璧合”
从“融合”到“融活”,讲好苏州故事
历时数月的创作排练,无数次的剧本修改打磨,在苏剧团的创新探索下,苏剧《绣娘》在万众期待下终于面世,收获广泛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苏剧《绣娘》的诞生实现了苏剧、苏绣两大国家级非遗首次“跨界联姻”。
在王芳看来,这两种江南文化的珠联璧合恰到好处。“苏剧本身就吴侬软语,它承载了江南的温婉与秀美,苏绣又以细腻、灵动著称,它们的结合更能代表苏州的文化特色,更能展现江南丰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了解到,为使故事的表达更接地气、更平民化,创排之初,苏剧《绣娘》创作团队曾多次到镇湖走访交流,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具戏剧性的元素进行创作改编。
剧中,成秀英的儿子姚遥大学毕业后,拿起绣花针,在深研经典绣法的同时,探索苏绣新发展,将传统苏绣技艺与新时代的审美相结合,创新技艺,创作新品,为苏绣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
而镇湖“新生代”绣郎张雪,正是这一颇具戏剧性人物的原型之一。作为引领苏绣潮流的后浪,在他看来:“这部剧作把苏绣搬上舞台,是非遗文化的‘跨界’,也是苏绣不断实现突破、进一步传播的良好契机。”
不仅如此,镇湖苏绣代表性人物姚建萍、邹英姿、陈红英等人的真实经历也在剧中均有呈现。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看来,这部戏剧让身为绣娘的她有诸多共鸣和启迪之处,“希望借以这样的一部艺术作品,可以打开一扇门,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苏绣,了解苏绣,爱上苏绣。”与此同时,她还认为,苏剧与苏州刺绣都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非遗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对苏州艺术的传承发展很有意义。
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老师评价所说,“苏剧《绣娘》不仅仅是演绎苏绣艺术的专题片,也将人的命运融入其中,以人的命运来托底,是一部真正值得推荐的好作品。”
《苏剧》以真实的苏州人物,真实的苏州故事,让我们看到,江南文脉2500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背后,是一颗颗永不消失的匠心。
而万千绣娘就是串起历史光阴的那一根细线,共同织就了江南文化的相融相生、美美与共。
*图片来源于苏州市苏剧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