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火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玉壶竟来自苏州
时间:2023-09-07 09:04:46 来源:苏州发布

  近日,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成为现象级爆款视频,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剧中,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玉壶幻化成少女,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路上遇到来自故土的亲人——一位中国记者,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之旅。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你要带我回中国吗?”在大英博物馆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很多都是绝世珍藏,这部短剧凝结了无数中国网友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期待,也带火了这盏晶莹剔透的玉壶。

  但你知道吗?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原型青玉薄胎茶壶并非文物,而是一件来自苏州的工艺品,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玉雕省级非遗传承人俞挺之手。

  介绍一下“小玉壶”,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品由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玉玉料历经半年时间精雕细琢而成,采用传统中国茶壶形制,壶形温顺、舒展并进行写意式的变形,壶上有宝相花、壶身缠绕福寿藤,整件作品端庄、稳重、有灵气。

青玉薄胎茶壶

  薄胎工艺,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最大亮点。在玉雕技艺中,薄胎工艺享有“水上漂”的美誉,这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工艺,也是最有难度的玉雕技艺之一。学习玉雕薄胎工艺,至少要长达10年的积淀。

  普通玉器器皿的胎壁厚度差不多在5毫米,薄胎玉器器皿的胎壁只有1毫米左右。因为只有达到这个薄度之后,玉器才会产生一定的透光性,在灯光的辅助下产生发光的感觉,就像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发光”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一样。

网友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拍摄的薄胎玉壶

  据了解,这把玉壶制作于2011年,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如何入藏大英博物馆?

  俞挺回忆:“大概是2015年,有朋友告诉我,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过来,在交流中提及,中国玉雕手艺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见不到了。朋友当场推荐了我的薄胎作品。后来,大英博物馆安排人来参观,决定收藏我的作品。”

  俞挺左思右想,觉得代表中国茶文化的茶壶最合适,从藏友手中回购了自己2011年制作的一把缠枝纹薄胎玉壶。俞挺希望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人都能看见它,借此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国际平台,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玉雕技艺没有失传。

  那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大英博物馆出具的正式收藏函中写道:“我们非常荣幸在馆内第一次展出生活在21世纪的雕刻大师们的玉雕作品。这些当代玉雕作品告诉我们在今时今日的中国,玉器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俞挺在大英博物馆

  最近许多在英国的小伙伴都纷纷前去打卡,已在社交平台掀起一阵非遗热潮。

  当非遗走近年轻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宋锦、缂丝、端午习俗、香山帮、碧螺春等被世人广为赞叹。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让更多年轻人开始爱上非遗文化,除了这部大热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有许多影视剧聚焦苏州非遗文化。

  网剧《正好遇见你》取景苏州,苏州非遗在剧中有惊艳亮相,剧中出现了十余种非遗,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苏州非遗:缂丝、玉雕、明式家具等。

  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苏州学非遗》前些日子在苏州杀青,该片以苏州非遗为主线,聚焦非遗手艺人的真实生活,展现苏州非遗的禀赋资源与文化魅力。

  《当家主母》中,苏州缂丝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脱颖而出。

左一是缂丝传承人顾建东在指导演员缂丝

  此外,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展示品,它的独居匠心吸引到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运用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编制的包包、鞋子

运用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制作而成美轮美奂的灯罩

  还有评弹馆里一票难求,苏州园林里人生人海、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各式非遗体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朋友前来打卡……

  期待更多人关注热爱苏州非遗,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点赞自豪!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