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苏城处处弥漫着桂花的香气。除了闻花香,还可以用味蕾去感受桂花的清香甜美。
秋风携香来,桂花窑上醉。在吴中区窑上村,村里100年树龄以上的桂花树有一千余株,500年树龄的桂花树也有五六十株,在西碛山坞里还有好几株800年树龄的老桂树。
“我们这里主要是金桂、银桂、丹桂也有,四季桂也有,今年自家收下来大概两百斤卖给厂里”,窑上村村民王老伯说。
在村里,有一家有41年历史的花果蜜饯厂,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数排瓦缸。40多年来,厂里的老手艺人始终坚持古法制作桂花酱。
“空缸里面放水后将桂花直接倒在水里,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还可以洗掉灰尘,洗好过后沥干水,再放在另外的空缸里一层桂花,一层梅酱腌制”,窑上花果蜜饯厂负责人金寒说。
鲜桂花和地产梅卤混合腌制,就能在缸里留存住桂花的香气与颜色。将梅卤腌制的桂花压紧压实,静等15天左右,便可加工成白糖桂花、梅子酱糖桂花、咸桂花等“桂花”美食。
苏州自古就有桂花入馔的传统。除了古法腌制的桂花,在苏城街头,桂花咖啡、桂花奶茶等,也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秋天味道”。
作为传统苏式点心,用糯米粉、糖、桂花蜜为原材料制成的桂花糕香甜可口、种类多样,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桂花也相当于是苏州的象征,想过来体验一下苏州桂花的氛围,也顺便尝一下桂花糕”,一名游客说。此外,还有不少市民还将“桂花”买回家,在电商平台上,桂花香薰、蜡烛、扩香石等香氛个护产品销量也不俗。
文史专家柯继承表示,桂花某种意义上有许多文化因子,例如桂花有富贵、归家等寓意,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意念相结合,加以创新,既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