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演员搭台、为年轻观众筑梦、引发全民参与热潮,让“江南文化”的名头更响亮——
盛会过后,能不忆江南?
近日,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落下帷幕。自4月25日启幕以来,本届创下多个历届之最:涵盖艺术门类最多,利民惠民力度最大,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群众影响力、感召力最为深刻。1个半月的时间,苏州端出一席流动的艺术盛宴,为青年演员搭台,为年轻观众筑梦,更用拳拳盛情,以数不清的“小确幸”让全民欢庆、全城跃动。
实力派后生展锋芒
打造青年演员“追梦舞台”
6月10日,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当晚,灯光亮起,评弹弦索叮咚,登台的面孔,清一色的青春靓丽,有几个圆脸的姑娘,脸上稚气未褪,手上动作却很娴熟,一开嗓清脆水灵,如枝头黄莺。
这场闭幕演出,以“光前裕后”为名,会聚了上海评弹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等8家评弹表演团体及苏州评弹学校的青年演员。这些演员中,最“老资格”的也才30来岁,最年轻的20出头,刚从学校毕业就站上了这么大的舞台。下午彩排时,几个姑娘抱着琵琶互相打气,嘴里念念有词,大意是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表现。
吃演员这碗饭的,“成角儿”是终极梦想。青年演员要想“成角儿”,演到好戏和站上大舞台缺一不可。在外人看来,在文化底蕴深厚、戏曲文化丰饶的苏州,青年演员的成角之路殊为不易——前头有那么多的名家手捧着梅花奖立着呢。然而,本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却颠覆了外界的这一认知,叫来到苏州的满座宾朋看到了江南文化的青蓝相继、后生可畏。
不仅是闭幕演出,整个盛会期间,青年演员都是不容忽视的亮眼存在。4月28日在昆山为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的昆剧《林冲》,江苏省苏州昆剧院90后演员殷立人挑起大梁,饰演毫无疑问的“大男主”林冲。站上舞台,他毫不怯场,武生的一招一式,皆是行云流水。这是苏昆创排的首部昆剧武戏大戏,“主角光环”给到这位刻苦的青年演员,鲜花和掌声也随之而来。殷立人说:“我从13岁开始学习昆曲,梦想就是在大舞台上演一出好戏给观众看,没想到梦想实现得这么快,我真的很幸运。《林冲》这出戏的难度特别大,有了这样的机会,也敦促我必须在专业方面做得更好、更精。”
江南有戏,不是说说而已。苏州用这样一场文旅盛会,向青年演员传递了一个信号:只要足够优秀,就能站上梦想的舞台。
苏州不缺舞台。千座以上的剧院,苏州有12家;遍布市域范围的江南小剧场,苏州有300多个。盛会一来,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积淀的古城,天然就是一个古今相宜的大舞台,捧出一席流动的艺术盛宴。
不光是优秀的青年演员有了展示的舞台,苏城积蓄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各种各样的新形式出现在了本届盛会的舞台。在“丝韵江南 奇丝妙想”系列主题活动、“轧神仙”巡游活动、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唐播虎”第六届江南汉服国风秀等活动中,苏州80余个非遗项目包裹着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上桌了”。
年轻的朋友来过节
释放千年姑苏“青春引力”
“长三角的影迷过节了。”6月6日深夜,结束一次跨城“特种兵观影”的无锡姑娘朱岩在微信朋友圈感慨道。
这一天,位于姑苏区老城河畔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正式开门迎客。距当晚的首场特别放映还有2个多小时,闻讯而来的年轻影迷就已经把厅堂里所有的空位占满。他们三五成群,在充满江南元素的场馆内打卡拍照,间或停下来,侃一侃6月的观影计划。费里尼的《八部半》、戈达尔的《随心所欲》、洪常秀的《之后》、侯麦的《春天的故事》……影史留名的文艺佳片,随着江南分馆大门的开启,将一部接一部地点亮苏城银幕。
确实是过节。“电影就应该在大银幕上看。”朱岩告诉记者,近些年,她常常在全国各地“追影展”,加了很多影迷群,当北京的影迷在群里晒中国电影资料馆学术放映排片时,她恨不能打个“飞的”去北京。“现在不需要羡慕嫉妒恨了,我花十几块钱买张高铁票就能从无锡到苏州,看一场大师的经典。”只因为,被各地影迷踏破门槛争相“朝圣”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开来了苏州。
这是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光影江南”板块的一个重要动作。电影放映市场连年“吸金”的苏州,以江南分馆这一“国字号”新载体,意欲打开一扇人文经济的光影新视窗。一个伫立于千年古城的光影盒子,集纳了百年影史数不清的精华,向各地影迷发出邀约——来苏州,看佳片。
苏州在这场文旅盛会期间展现出的魅力当然不只于此。4月26日,名声在外的香港焦媛实验话剧团“台柱子”焦媛携话剧《金锁记》而来。90后剧迷小薄荷特地从吴江赶来看戏。为了贴合戏剧的时代背景,她特地穿了一身翠绿色旗袍。5月22日,记者在伦敦西区原版话剧《无人生还》苏州首演开场前,又遇到了小薄荷。这一次,她换上了一身维多利亚时代的英伦风长裙。小薄荷说,看剧必须要有仪式感,所以每一次她都会精心搭配服装。循着《金锁记》和《无人生还》的原著小说,她走进剧院,转换身份,要从故事之外走进故事之中,临场观看。
当年轻人走进一座城市的剧场时,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什么?这是本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苏州试图作答的一道核心考题。
伦敦西区原版的《无人生还》、2小时粤语连珠炮输出张爱玲金句的《金锁记》、“用陕西话演陕西事儿”的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曹禺老家院团天津人艺创排的《雷雨》……“雅韵江南”板块的好戏次第开场,试图切中上述命题的题眼。“想看原汁原味的大戏、好戏。”“想在剧院获得无与伦比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这是本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记者从年轻剧迷口中听到最多的答案。
名团名剧名家来了,带着30部大戏;苏州本土院团也发力了,新创了13部好戏;星罗棋布于苏城各处的江南小剧场里,热热闹闹地塞了近800场小戏。苏州不仅想回应年轻剧迷的关切,把这场文旅盛会办成年轻人的狂欢节,更希冀传递另外一种使命与责任——在“想看”之外,年轻人还“该看”什么?全国八大昆曲院团,全省各大评弹院团,苏州本土戏曲院团掏出“老祖宗的家伙什”,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戏曲的典雅与风采,一曲千年,唱的是弘扬与传承。
市民游客齐参与
端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
“苏州让我有了家的感觉。”5月2日,记者在新开业的运河剧场遇到了前来看戏的“快递小哥”骆宽。这一天,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主办方给苏城一线劳动者送出了一份特殊的节礼——开心麻花舞台剧《瞎画艺术家》观摩剧票。骆宽从繁忙的工作中排出时间,走进剧院,在观众席放松地开怀大笑。这是他来苏州的第三年,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被了解和关注,“很激动,很开心。”
同样的,当本届盛会在苏州保利大剧院闭幕时,300余名基层治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受到邀请,坐进了剧院。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走进剧院观看演出,花费数百元观看一场不到2小时的演出于他们而言太过奢侈。因着这场盛会,他们把日常的时钟调慢,在软糯的评弹细语中,安心进入一场江南的绮梦。
归根到底,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是“人民的节日”。
人民的节日,就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本届盛会期间,苏州用“真金白银”推动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持续加码。除各类高水平展览免费开放、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免费参加外,还通过“苏周到”App等入口发放文商旅惠民补贴1700万元。
人民的节日,就应该大家来参与。1个半月的时间里,全民狂欢一波接着一波。“轧神仙”巡游活动召集了全市21支巡游队伍、近400人到场助阵,整合江南文化、非遗文化等要素,为市民、游客生动演绎“苏州人自己的节日”。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吸引了海内外66支参赛队,1418名运动员参与其中。此外,还举办了首届江南合唱艺术周,53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唱团队共赴苏州,3400余人在现场见证音乐与文化的交融互动。
“这里是真正的江南。”本届盛会期间因话剧《鳄鱼》来到苏州的著名作家莫言如是说;“在苏州感觉到很舒适,希望能在江南分馆多看几场电影。”受邀担任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艺术电影推广大使的青年演员孙阳如是说;“特别喜欢苏州这座古今相融的城市,它本身就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借着这份底蕴举办这样的盛会,来进行循序渐进地文化输出,非常可贵。”携最新话剧《夜行者》而来的“老戏骨”李乃文如是说;“这里如此的美丽,就像科幻小说一样。”《无人生还》的主演凯蒂·斯蒂芬斯如是说。
市民乐了,游客来了。在文旅深度融合中,苏州借此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盛会期间,苏州推出的“名园名花鉴江南”2024苏州花展、“夜泊姑苏”苏州园林夜游等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达4209.5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近70%。同时,苏州还发布了《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努力打造世界美食之都。通过举办“乐游江南 寻味苏州”系列活动、2024“苏州十大碗”春季美食嘉年华活动、焕新升级深受苏州本地人喜欢的“老苏州茶酒楼”等系列举措,向全世界积极推介苏州味道。
一场盛会,为苏州增添了美誉度,把“江南文化”的名头叫得更响、更亮。盛会过后,能不忆江南?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