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种令人震惊的“实验”,一些中小学生将风油精、洁厕灵、药片、口红等毫不相干且可能存在危险的物品混合在一起,静置发酵,制造出一种所谓的“臭水”。有的还将这种散发着难闻气味的液体置于瓶子中,观察变化坐等“炸开”。
对于臭水,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何养臭水深受中小学生青睐?一种可能的原因是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重的年纪,喜欢刺激、冒险,渴望以一些特别的方式得到关注和认可。在孩子圈里,“养臭水”的人好似未来的“化学大师”或“魔药专家”,从而让这一行为变得“时髦”起来。
养臭水借助社交媒体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如何制作“臭水”的视频和帖子,一些学生甚至发布了他们制作“臭水”的成品照片和在学校或家中“炸开”臭水后的场景,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甚至有不少人利用社交媒体攀比“比谁养得更臭”,并以此为乐。有视频显示,在(某省)某中学,一名学生制作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不仅导致教学电脑损坏,还使教室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使用,臭气熏天。
应当看到,养臭水这种行为不仅和科学探索无关,还有可能造成意外风险。由于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养臭水更容易被分享和交流,导致其流行范围更广。所以,有效控制养臭水的传播必须从管网开始,需要监管部门、平台方、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对发布和传播养臭水信息的账号进行打击。此外,还应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对网络风险的防范意识。平台方作为信息发布的主体,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大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力度,推广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了解他们在网络上的动态。发现孩子参与养臭水等这类游戏时,应立即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学校则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和防范能力。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养臭水”虽然危险,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从“堵”转向“疏”,将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到更加安全和规范的实验室环境中来。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索机会,例如组织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探索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文/吴昊 图/阿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