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以务实举措,筑牢网络生态屏障。
网络时代,几乎无人不网、无事不网。而网络暴力信息如病毒般的悄然滋生,不仅损害了网民的权益,也污染了网络空间。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网暴给受害者带来的是难以磨灭的伤害。近年来,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打击网络暴力方面。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提升了治理网暴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
有的放矢,锚定信息传播“关键点”。网站平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责任重大。规定从网络暴力信息预警、处置、保护等各个方面,对平台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比如,在预警环节,规定明确要求平台方要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特征库和样本库以及预警模型等,及时发现传播风险。在处置环节,规定要求,一旦发现网络暴力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厘清网暴概念、推动长效治理,让“治未病、防未然”成为可能。
精准防护,为个人用户撑起“防护伞”。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让用户可以直接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和消息提醒功能。同时,当用户遭遇网暴侵害时,可快捷取证,保存浏览量、评论量等重要数据,从而方便了用户操作,并明显降低了个人维权的难度。规定还明确,平台方应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提供相应保护救助服务,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坚实保障。
应该看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广大网民应提升网络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发现网络暴力言论时积极举报投诉。平台方则应强化行业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抵制各类网暴行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协同配合,严厉打击背后的网络黑灰产业,让网络暴力无立锥之地。
网络同心、文明同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文/严肃 鞠静静 图/阿无)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