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喜茶推出的轻乳茶新品“小奶栀”在市场和社交媒体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该饮品主打茶香、奶香、栀香的碰撞,随着这款奶茶的上市,其名称“小奶栀”迅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被不少网友质疑涉嫌营销手段打“擦边球”。迫于舆论,喜茶近日已将新品名改为“小白栀”。
喜茶之前也有另一款白茉香的产品叫“小奶茉”,合理猜测就是延续了同一个取名逻辑。然而,当这个名字被念出来时,因其发音给消费者带来了尴尬和不适,也让人对品牌对女性消费者的尊重度产生质疑。
回顾喜茶过去的营销历史,发现这不是喜茶第一次陷入"擦边风波"。早在2019年喜茶与杜蕾斯在微博互动,杜蕾斯海报配文为“今夜一滴都不许剩”,喜茶在该条微博下评论:“你唇上始终有我的芝士”,被网友批为“又低俗又恶心”“看了之后一口都不想喝了”,就是因为对自身产品属性和形象都认知不足,为了凸显个性,忘了立足根本,当然会栽跟头。营销上搞创意、抖机灵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突破了公序良俗的底线,那不仅添不了彩,还会起到反作用。
无独有偶,茶颜悦色也曾多次被指涉嫌擦边,甚至茶颜悦色还将“捡篓子”、“官人我要”、“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等低俗的广告语印在产品包装上。这种低俗营销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奶茶行业,宝洁曾在推文里诋毁女性、卫龙包装上印擦边广告语、洁婷广告偷拍视角……
玩谐音、抖机灵,是商家搞促销的常用手段,一些寓庄于谐的广告语和别出心裁的设计,确实能取得令人会心一笑的效果。但是,遵循公序良俗和不能涉嫌歧视是底线要求。这些“翻车”的营销说到底都是拿一些不该开玩笑的点来开玩笑,试探不该被试探的价值底线。似乎只要能够“走红”,只要能够带来“流量”,所谓创意营销最终呈现出的是“美名”还是“恶名”,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我国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任何对消费者不尊重的行为都会在公众面前无所遁形。长远来看,把低俗当幽默、把色情当卖点的营销模式是走不通的,品牌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引爆流量,但最终折损的是品牌自身的格调和价值。(文/静静 图/河马噗噗)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