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张家港市域面积999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最大效益?这考验着一座城市集约用地的智慧。
坚持“亩产论英雄”,实现“寸土生寸金”。近年来,张家港严把供给、产出“两个端口”,用好市场、行政“两种方式”,推动资源利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放包容的张家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迸发出澎湃发展动力,在2023年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突出全域规划
下好优化空间布局“先手棋”
今年5月,江苏首宗“带方案”出让的工业用地——张家港2021-G97-B号地块在江苏土地市场网公告挂牌,这是我市“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服务模式再一次的创新深化。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自2020年起,我市先后三次发布《张家港市产业用地热力图》,“晒”出产业地块194宗2.3万亩,地块分大小、列门类、有定位,信息“全展示”、指引“一图明”、签约“即落地”。
一张“热力图”,既是展现张家港风采的“全景图”,也是为产业项目落地定向导航的“集成图”。张家港坚持规划先行、全域谋划,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引领管控作用。“一条规”“一条线”“一张图”“一盘棋”,成为全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近年来,秉持“规划节约为最大节约”的理念,我市先后编制《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张家港市产业用地更新专项规划(2024-2026年)》,从土地资源管理源头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于土地利用始终;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2020年,我市划定15.98万亩工业用地保障线,形成“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工业区块”梯次发展格局;加强全市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张家港对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8大类47种规划纳入目录,实行清单管理……一项项改革举措加速落地,让创新的力量在张家港充分涌流。
突出全力挖潜
打好低效清理升级“主动仗”
炎炎夏日,在冶金园(锦丰镇)占地面积114亩的扬子江新材料产业园里,工人们忙碌的节奏与天气一样火热。5年前,这里开着一家化学制品厂,由于经营效益低,一直处于停产闲置状态。
为了盘活土地,耕余村、新港村等7个村(社区)组建村级经济联合体——张家港市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收购低效用地,科学规划用地。
一番努力,“零增地”迎来大变样——16幢高标准生产性用房拔地而起,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容积率由原来的0.39提升至2.03。“目前,园区亩均税收达到60万元,接近原地块的150倍,村级可用财力增加2400万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张家港市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圩港村党委书记陆军介绍。
现代化城市开发越来越需要向“存量土地”要“发展流量”,向“低效用地”要“发展质量”。在张家港,存量土地、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不断探索出条条新路。
2023年,在欧桥村牵头下,高新区(塘桥镇)17个村级组织联合成立张家港市众成科技有限公司,开启江苏欧桥产业园的更新之路。释放低效存量土地,腾挪产业升级空间,不仅让张家港欧桥精纺厂这个远近闻名40多年的老工业区走出了一条“腾留并举”的发展之路,也实现村级资产增值、工业区提质增效的双向共赢。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
聚焦“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展空间”,张家港通过“腾笼”唤醒“沉睡”土地,大力开展“三优三保”“拆旧建新”,出台科创产业用地(M0)新政,引来信义光伏、默克集团、大族激光、华盛锂电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交出了一张创新资源节约实践,推动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突出全程监管
走好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子”
想要实现“亩产论英雄”“寸土生寸金”,构建“事前定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促更新”的闭合链条是首要环节。在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的过程中,张家港不断打出“组合拳”。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一票否决触碰安全生产和环保“红线”的项目,就是其中一项硬核举措——自2016年以来,全市共否决或禁止引入工业污染项目56个,涉及投资30多亿元。
改革举措远不止于此。
2021年,我市从工业企业、开发区、行政区三个层面按年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业企业以A、B、C、C-、D等五档评价结果落实差别化税收、水电等措施。当年,就为3020家A、B类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9300万元。
再透过数据看成效——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张家港,以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千分之三的GDP;全市共确定耕地保护目标38.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4.4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0.93万亩,有效解决各类空间重叠、错配问题;沿江张家港段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0%以上,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766亩、沿江造林3200多亩……
得益于节约集约用地改革,张家港土地资源配置更精准,空间布局更优化,用地结构更合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2023年,张家港“‘三个突出’打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张家港样板’”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张家港也因此成为全省唯一连续3年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的县(市、区)。
草木葱茏、高楼林立、高铁飞驰……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在港城大地,更加科学完善的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径正在形成。管好用活每一寸土地,成为全市抓改革、促发展,不断打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张家港样板”的奋进方向。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