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水清岸美,在精心打理过的南泉横港河边,居民们“坐”享悠闲时光,实现从“观水”到“亲水”,由“美丽”向“幸福”的生活品质提升。
无锡正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太湖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61.8%提升至2023年的82.5%,创下11年来新高;市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从1949年的42公顷扩大到2023年的20895公顷……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工业重镇向生态宜居典范的华丽蜕变。
人水和谐生态之城
“河水变得清澈了,河边的风景也愈发美丽。”在宜兴新建镇留住村,村民们总爱在晚饭后前往附近的孟塘河畔散步。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整治与提升,这里从昔日内涝频发、水草丛生的河道,变成了如今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浜。
回望过去,无锡始终将水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据《无锡市志》记载,早在1959年,无锡首先在印染行业开展三效蒸发碱回收,治理含碱废水……时至今日,无锡水域生态持续向好,环境愈发优美,这不仅是市民们的切身感受,更有坚实的数据作为支撑:2013年以来,无锡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由28.9%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95.8%,一城碧水正绘就出一幅人水和谐共生的画卷。
“无锡通过强化源头治理、聚焦重点区域、推动多源共治等举措,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何永军表示。在谈及水环境空间品质的提升时,他特别强调了太湖和长江的重要性。据介绍,在实施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1+4”工作方案的基础上,2023年无锡制定出台新一轮太湖治理“1+9”三年行动方案,将连续三年治太投资超过100亿元。在长江保护方面,自2021年1月1日起,无锡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并压缩了5.92公里生产岸线用于生态修复。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六年达到Ⅱ类。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辆辆挂着“绿牌”的渣土车与混凝土运输车缓缓驶过,既无噪音扰耳,也无柴油尾气刺鼻;高压喷淋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洁净……踏入K11“全电工地”施工现场,只见环境整洁有序,作业流程顺畅。根据测算,整个施工阶段电动机械的使用,预计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736吨。
通过数据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2023年,无锡成为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无锡蓝”达300天以上,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9天。
这份亮丽的“成绩单”,是无锡多年来持续攻坚治污、不懈努力的成果。据《无锡市志》记载,1972年,无锡市区开展废气(烟尘)治理。至1985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废气治理设施25套,工业废气处理率为61.9%。“大气污染防治之路充满挑战,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难题。”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吴笛回忆,2021年,臭氧污染形势严峻,无锡迅速出台《2021年臭氧攻坚强化管控工作方案》等文件,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动协同治理。2023年,为弥补大气管控中一些地区的联合管控体系缺陷,无锡建立了大气污染指挥中心,实现实时调度,做到问题“日扫日清”。每当晴空万里,越来越多的市民爱在朋友圈分享“无锡蓝”,为锡城的好空气点赞。
绿地面积大幅增加
走进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清湖畅、鸟翔鱼跃。行至湖边,大片的草坪宛如一块柔软的地毯铺展开来,湖边的芦苇丛随风摇摆,优美的湿地保护滨水景观让城市与公园浑然一体。“有山有水,有草坪有树荫,特别适合放松心情。”市民刘女士一家人正在这里野餐,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疗愈力量。在无锡,城市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市民可以享受到的“绿色福利”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市区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从1962年的1.7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15.28平方米。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经过调查和成果集成发现,无锡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处长汤小健表示,特别是宜溧低山丘陵区域,是江苏省陆域野生动植物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据介绍,当前,无锡正积极推进生态岛试点项目建设。其中,宜兴市龙池山生态岛项目总体工程项目进度完成70%、滨湖区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总体工程项目进度完成30%。
近期,无锡环境监测中心正联合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一年一度的生态样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发现了无锡地区新记录物种北方狭口蛙,刷新了无锡两栖类新记录。(张颖)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