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骗进来,这大柜子里头就摆了照片。”近日,一位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网民吐槽在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一个展览馆内,看到的竟然全是文物照片而非实物,感觉60元的门票花得并不值。
对此,景区工作人员解释称,照片中的文物因出借给考古研究所进行研究而未能展出,但售票平台确实没有特别标注。
作为拥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应天门,它不仅是隋唐洛阳城的重要地标,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以应天门的原址保护和展示为特色,本是这家博物馆的长处和亮点。然而,在运营过程中,该博物馆未能有效平衡专业文物研究与大众参观需求之间的关系,导致观众产生了不满情绪。
在互联网和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获取文物照片变得轻而易举,甚至通过虚拟现实,人们在家中就能轻松完成“云看展”。游客之所以专程参观文物展,期待的是与文物实物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真实,近距离感受文物的历史气息。虽然照片也可以捕捉到文物的形态,但那种与文物面对面时的震撼与感动,却是照片所无法传递的。
我们常说,“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的使命。因此,博物馆应该尊重观众的权益,提供与门票价格相匹配的展示内容和服务。对于那些希望从博物馆开始读懂一座城的参观者来说,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服务质量更是至关重要。如果博物馆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展示,那么观众对这个博物馆,甚至这座城市的印象可能会大打折扣。
据悉,该博物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迅速采取了措施,将照片撤掉并承诺将尽快更新展品。“文物展”成了“摄影展”,该博物馆在售票时隐瞒了展出品为照片的情况,仍然选择设立展览并以此为盈利手段。这是只着眼于一次性收益而忽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在文旅热潮下,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应该吸取教训,重建观众的信任,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展览服务。(文/水清莲动 吴吴 编辑/严肃 图/陈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