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以创新赢未来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结硕果
时间:2024-10-30 10:48:37 来源:国际商报

  ■ 孙宝平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生物技术已跻身国际前列,为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引擎,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

  作为苏州市的焦点赛道和优势领域,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创新水平持续攀高。截至目前,全市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超400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10%以上,并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苏州工业园区,自2006年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培育,涌现出一批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大健康等领域的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相关企业超2000家,2023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24家,40余家企业进入上市通道,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亚盛药业等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正加速成长壮大。

  作为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产业,融资活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有超过70家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累计融资超50亿元。普方生物、信诺维、智核生物、海迈医疗等一批优秀的生物科技及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深受资本市场关注。

  今年2月,园区企业信诺维完成7亿元的E轮系列融资,用于推进其多条管线的国内外临床试验,完善自主创新的靶向治疗、抗感染和PROTAC三大技术平台,加速生产基地运营以及商业化团队建设;4月,智核生物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用于公司即将上市的首个产品——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的商业化、SNA002等创新放射性诊断药物的临床试验;6月,鼎科医疗完成E轮数亿元融资,用于加强制造中心和商业化建设。

  同时,今年以来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商务交易活动活跃,不断刷新交易纪录,而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实力也得到了全球认可,亘喜生物、宜联生物、亚盛医药等17家企业纷纷达成合作,累计交易金额近70亿美元。今年1月,第一单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全球医药巨头罗氏与宜联生物达成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双方合作开发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的下一代抗体偶联(ADC)药物候选产品YL211,用于治疗实体瘤;2月中旬,亘喜生物开创了中国生物科技并购史上第一单,以12亿美元、62%的溢价成为第一家被跨国药企并购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6月,亚盛医药与武田签署独家选择权协议,就公司的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雷巴替尼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创新产品上市也是评判一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园区累计上市新药33款,其中17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累计33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其中18款获批上市销售。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药械多次填补行业空白。今年4月,智核生物研发的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智舒嘉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个上市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填补国内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空白;6月,兴盟生物研制的I类创新药泽美洛韦玛佐瑞韦单抗注射液克瑞毕获批,用于成人狂犬病病毒暴露者的被动免疫治疗;8月,信迈医疗研发的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全球首款可标测肾神经的肾动脉射频消融类产品;8月,信达生物研发的氟泽雷塞片获批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填补了40年国内治疗空白。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前沿成果转化的收获期和产业化加速的爆发期,呈现优质项目纷至沓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发展态势。聚焦国家战略和部署,苏州工业园区将以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为契机,全力打造国际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集群新高地,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