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
黄家溪村上升路15号孟爱珍老人家喜气洋洋,一幢崭新的田园小别墅建设落成,白墙黑瓦,整洁大气,这三层小洋楼由村商会“共富基金”出资50万建造的。
院子里点了一阵噼噼啪啪鞭炮,亲友纷纷道喜:房子漂亮是漂亮的嘞!孟爱珍听着心里甜蜜蜜的。
黄家溪村村支部书记陈志明和村商会的代表也来了。
“谢谢书记!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家根本造不起新房!”孟爱珍看着眼前的新房,欣喜万分老泪纵横。在众人的祝福下,她激动地从陈书记手中接过了新房的钥匙。
1995年,孟爱珍和当时还健在的老伴在宅基地上建了房,可是三十年过去了,孟阿婆家的老房子日显凋敝,风雨飘摇,在黄家溪美丽的风景中,仿佛是一块暗淡的色调,一个走调的音符。
2024年,孟爱珍全家大逆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开启和同村人一样的美好生活。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千年古运河,十里黄家溪。
京杭运河南岸的黄家溪风光秀丽,河道蜿蜒于金色的稻田之间,沿路工厂林立,一幅祥和的江南水乡图。
初冬暖阳中,我们去探访一户农家的悲喜往事,和这片土地的秘密。
从村公路,转入乡间小路,我们在晨龙新升纺织品公司门口下了车。接到电话的孟爱珍老人从车间里走出来,步履有点蹒跚,但与同龄人相比矫健多了。为了不影响老人正常上班,我们约在工厂的传达室,听听老人聊聊她半生的故事。
这是她在这家工厂工作的第五年,76岁的她现在是厂里年龄最大的员工。老板很照顾这位“特殊员工”:请假从不扣工钱,活不重,工资不低。
孟爱珍老人和我们一开话头,辛酸往事涌上心头。
1995年,孟爱珍和老伴用了半辈子积蓄为全家造了新房。两层三上三下,老张家五口人住进了新房。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老头子肺病住进了医院。为了治病,孟阿婆到处借钱,借遍了亲戚朋友。
张家还有个小儿子,天生有慢性病:“往后的日子,不能没有你啊。”孟爱珍在老伴的病床前忍着泪低声恳求。
天不遂人愿,这一年9月,张阿嗲丢下老伴,撒手人寰。
2003年,孟爱珍为小儿子娶了媳妇。小俩口因身体原因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孟爱珍心疼,用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
三年前,老伴的病债终于全部还清了。
从厂里回家的路上,孟阿婆仔细打量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家溪:工厂多了,路宽了,家家户户翻建了新房。而自家快三十年的老房子老得像掉牙的“老太太”,一天天破败下来。
雪上加霜,2023年腊月,儿媳妇突发肝病。被诊断为肝癌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亲人的相继离世,让没有强劳力的这个家更加愁云惨淡。
儿子的病体,孙子的年幼,成了孟爱珍老人锥心的疼痛。
他抗下照顾小孙子的责任:每天五点半去学校接孩子,为孩子多吃一口自己省吃俭用……
亲戚邻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本是该享福的年纪啊。
2024年的春天,黄家溪姹紫嫣红,莺飞草长。
村里出了个新政策:凡同一个村民组80%以上的住户同意重新翻修房子的,村里就启动景观提升工程:整齐围堰,清淤池塘,更新水电基础设施,营造园林小景……把黄家溪变成了美丽的大花园。还听说家庭困难翻修房屋可以申请补助,资金由黄家溪商会“共富基金”出资。
孟爱珍老人听邻居这么一说,有点动心。还没想好如何去村里开口,这天电话响了。村委会俞赟副书记打来电话:阿婆,您回趟家,村里来看看你家房子。
小俞书记三十出头,她刚来村里不久,热情大方。阿婆迈进家门:一屋子人!让她没想到的是:陈志明书记也在!他开门见山:
“孟阿婆,我们请人勘探了。您家房子确实是危房了。屋里有老有小,村支部和商会商量决定:帮你们重新造房子。”
陈志明书记是黄家溪的当家人。五十岁出头,2008年上任黄家溪村委会书记,已经16年了。孟爱珍对陈书记很熟悉,他一直对乡亲们很和气,谁家娃上大学、或者有难处,他都会带着村干部上门看望,送上补贴资助。
“你家房子重新造大概要五十万,这笔钱商会“共富基金”出资。
这不是做梦吧?“谢谢书记,谢谢书记!”陈书记的话让孟爱珍又惊又喜,她招呼儿子一起给书记鞠躬。
陈志明扶住老人:“你们家几个病人,阿婆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大家看在眼里。”他指了指窗外:“现在大家日子越来越好,不能让你们家拉下!”
黄家溪村在盛泽最北面,原本是盛泽镇镇最穷的村。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有人靠做生意开厂致富了,有人靠勤劳打工过上了好日子,不过总有些人在富裕的路上“掉”了队。
2012年,黄家溪成立全省首个村级商会——黄家溪商会,共有75家会员企业。乡贤企业家们以商会为依托,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乡村治理,为美丽乡村锦上添花,为急事难事雪中送炭。
商会先后设立四只基金(扶贫帮困基金、教育基金、为民服务基金、乡村振兴基金),对村里残疾、大病和特发性事故困难家庭进行资助。2020年,黄家溪商会被评为全国首家村级“四好”商会。
2022年底,黄家溪商会又募集1000万元成立了“共富基金”。陈志明告诉记者:“共富基金”的目标是:三年内帮助黄家溪村所有村民翻建新楼房,不让一个村民在共富路上掉队。
目前,黄家溪有24户村民申领了共富基金翻修房屋,孟爱珍老人家是全村唯一全额50万资助建新房的困难户。
2024年春夏之交,“共富基金”的最大“工程”开工了:上升路15号孟爱珍老人家的拆建重建工程正式启动。
5月5日,铲车轰隆隆开进来,拆除了风雨飘摇的老房子;
5月20日,工人打好地基,新房子像田里的麦苗一样,开始节节“生长”;
8月4号,大伏天,新房上梁,三层小楼初露新颜。家里备了西瓜、绿豆汤、搞了个简单的上梁仪式,答谢挥汗如雨的工人;
9月20日,建筑脚手架和绿网一一拆除,小别墅露出了崭新的容颜。
这些建房的镜头被小俞书记拍下实录视频,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向网友进行了分享。
村商会资助孟阿婆家建新房的消息经本网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名城苏州网抖音号、视频号播出后浏览量超百万。连续五个月,孟爱珍老人家的新房子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点赞,“江苏一商会送困难老人别墅”的话题更是冲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10月1日,国庆节,一阵小雨洒在清晨。日上竿头,初秋的阳光洒满金色的田野,新房竣工啦!
陈志明书记和商会代表和孟爱珍老人全家搞了个简朴的交房仪式。小俞书记也开启了直播,百万网友一起见证陈书记亲手将新房钥匙交到孟阿婆手中。
“谢谢书记!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家根本造不起新房!”孟爱珍老人看着这从天而降的新房,老泪纵横。
她特意买了份蛋糕,分给村委会工作人员、商会的爱心企业家以及邻居小朋友品尝:“分享我们家的喜悦和甜蜜。”
从孟爱珍老人家新房二楼的阳台往东看是一片稻浪滚滚的高标准农田;往南看北角荡碧野蓝天,绿水白浪,沿岸的景观提升工程即将竣工,规划中的游艇码头、康养度假村、黄金沙滩近在咫尺。
她看见了别样家园:湖荡边的杂草地已经被整成大草坪,“黄溪八景”近在眼前,处处比城里的公园还美。
湖荡上搞了音乐喷泉、水幕电影……都是阿婆这辈子第一次见的新奇。村西头支起“高架”,跑起了“小火车”。一声鸣笛,小囡坐在飞奔的“小高铁”上,欢乐的笑声洒满金色的田野。
黄家溪在变,孟爱珍老人的心境也在变。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和家人终于迎来了新生活,她心里盘算着今后的生活:
“观光小火车明年将在我家门口设立一个停靠站,或许我可以摆个摊,卖卖黄家溪的网红冰激凌、土特产等,接待来体验新农村生活的游客。”
截止目前,吴江盛泽镇黄家溪村商会五个帮扶基金(扶贫帮困基金、教育基金、为民服务基金、乡村振兴基金、共同富裕基金)累计资助本村大学生130余名,发放助学金170余万元,发放扶贫帮困基金175万元,为民服务基金58.6万元,乡村振兴基金首期赠达600万元,共富基金筹资1000万元用于困难村民房屋的改造和新建。
苏州已有129个行政村设立强村富民基金,96个乡镇(街道)建立起了“社区慈善基金”,助力共同富裕。
记者:熊曙光 张云莲 王文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