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针尖上的国粹”,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一起走近全国人大代表、镇湖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姚建萍。
镇湖街道是非遗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刺绣集散地。作为在这座小镇上成长起来的“国绣手”,姚建萍深耕苏绣行业40多年,创作了一系列表达时代精神的主题性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融针绣”风格。在推动苏绣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姚建萍发现,旅游领域对非遗的保护利用缺乏系统性标准。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加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标准建设的建议。
姚建萍介绍,去年这份建议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了重点督办的建议,也成功入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10个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去年的9月份,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专门到苏州,关于这个案例跟我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随后在非遗领域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也是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推动。”姚建萍告诉记者。
过去一年,姚建萍始终关注中国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发展动态,联合刺绣技艺传承人、从业者、专家与行业协会等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各个绣种的发展情况。姚建萍注意到,全国各个绣种因为较为分散而缺乏应对发展风险和问题的能力,同时中国刺绣也需要进一步“走出去”,提升在海外的知晓度和传播力。
姚建萍表示,今年的建议是以苏绣牵头,联合其它各大绣种,对中国刺绣传统文化技艺整体性申报世界非遗,向世界展示“针尖上的中华国粹”。推动刺绣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不断地从国家层面来政策引导支持,通过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创新等方面举措,助力中国刺绣在新时代这个背景下,焕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助力文化出海,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许言、丁达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