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23点至2日凌晨1点,在苏大附一院总院手术室,医生利用国产单孔机器人远程操作为罗马尼亚癌症患者实施了右上肺叶切除术。这场手术利用国产远程机器人实现了毫秒级时差,是全球首例单孔机器人跨大洲远程手术。
蟹视频丨创下3个“全球首例”!4月1日晚23点至2日凌晨1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远程为欧洲癌症患者,成功切除了右上肺叶!
北京时间4月1日23点,苏大附一院总院手术室灯光通明,一场跨越8000公里、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远程手术正式开启。中国苏大附一院胸外科团队及罗马尼亚共40多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专家通过国产单孔机器人远程操作系统,成功为罗马尼亚一名肺癌患者实施右上肺叶切除术。医生在中国通过单孔机器人控制端进行操作,手术端的机器人则在罗马尼亚为患者进行手术。机器人利用 5G网络实现手术指令实时传输,使延迟控制在平均107毫秒左右。
这场手术的难度堪称 “在针尖上跳舞”,传统胸腔镜手术需在患者胸壁切开多个切口,而苏大附一院团队采用的国产单孔机器人,仅通过一个约4厘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操作。“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画面看到这个病人的器官,然后进行精准分离。”苏大附一院胸外科主任赵军介绍。单孔机器人的蛇形机械臂可以进行520度的旋转,能在胸腔狭小空间内实现精准操作。经过两、三个小时奋战,在4月2日凌晨1点左右,这场跨国手术终于顺利完成,网络两端同时发出了欢呼。
这场跨国手术背后,是几十名医护人员4个多月的努力。由于手术跨越地区较大,涉及法律审批、设备运输、网络测试和人员培训等步骤。赵军介绍,跨国手术需要获得罗马尼亚的伦理审批和行政许可,设备运到当地后还要进行测试,确保网络延迟符合手术要求。据了解,2023年苏大附一院胸外科团队就开启了单孔机器人的国际培训项目。来自西班牙、埃及等地的不少医疗专家都来进行了培训与交流。本次手术团队医疗人员,也是在项目中引进的国际专家。“这种‘引进来 + 走出去’的双向培训机制,为跨国手术提供了人才储备。”赵军说。
赵军表示,未来,远程手术将成为常态。当偏远地区患者突发危重症时,基层医生只需接入 5G 网络,即可通过机器人系统实时指导或直接操作手术。这种模式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更能通过标准化操作降低手术风险,造福更多患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