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苏州同里古镇的老街上,76岁的庞昌荣像往常一样,搬出桌椅、烧好开水,摆上茶壶和一次性杯子。这个坚持了21年的免费茶摊,今天格外特别——因为这是他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后,第一次重新出摊。
“看不见的那段日子,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茶摊”
去年6月,庞昌荣被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左眼失明,视力急剧下降。医生告诉他,如果不及时治疗,右眼也可能受影响。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让老伴帮忙摆摊,不愿让环卫工人们失望。
“他们习惯了来这里喝口水、歇歇脚,我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庞昌荣说。
幸运的是,今年4月,他等到了77岁孙利湧老人捐献的角膜。手术成功后,他的视力逐渐恢复,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老伴:“等我好了,茶摊要继续开!”
“茶摊虽小,但能暖人心”
2004年,庞昌荣在同里古镇的巷口摆下第一张茶桌。起因很简单——他看到环卫工人扫完大街后,常常找不到地方喝水休息。
“夏天一身汗,冬天手冻僵,他们太辛苦了。”于是,他和老伴决定每天烧几大壶开水,泡上茶叶,摆上几张板凳,让环卫工人有个歇脚的地方。
这一摆,就是21年。
环卫工人闵兰珍说:“这几年有关部门设置了很多环卫工人'加油站’,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高。除了去那些地方热热饭、吹吹空调,我们还喜欢来庞师傅这边坐坐,喝口热茶聊聊天,心里特别暖。”
渐渐地,茶摊的名声传开了。不仅环卫工人常来,路过的游客、附近的商户也会过来喝杯茶,聊聊天。庞昌荣从不拒绝,总是笑呵呵地说:“水有的是,别客气!”
“别人帮了我,我也要继续帮别人”
接受角膜移植后,庞昌荣的视力恢复得不错。医生叮嘱他注意休息,但他闲不住,术后没多久就张罗着重新摆摊。
“孙老先生把角膜捐给我,是希望我能继续好好看世界。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庞昌荣说。
“茶水爷爷”庞昌荣的故事被传到网上后,也有许多网友深受感动:
“21年风雨无阻,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老人家用一杯茶温暖了一座城,现在他也被世界温柔以待。”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21年,足够让一个婴儿长大成人,也足够让一杯茶的温度,浸润无数人的心。
庞昌荣说,他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顺手帮个小忙”。但正是这份坚持,让平凡的茶摊成了同里古镇最温暖的风景。
如今,他的眼睛恢复了光明,茶摊的炉火也依然温热。这份善意,仍在延续……
(记者 杜玉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