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十全街,一栋曾被爬山虎覆盖的临河老楼静立了18年。这里是啡舍咖啡馆——苏州最早的独立咖啡馆之一,见证了十全街从市井街巷到“顶流网红”的蜕变。
改造前的啡舍
不久前,这家老店以焕新面貌回归:倚河露台、苏式碧螺春特调、露台音乐会与咖啡香气交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主理人陶冶说:“我们想用一杯咖啡,让更多的人爱上十全街,爱上苏州。”
改造后的啡舍
与此同时,十全街作为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正以“共生式可持续更新”理念,成为苏州古城保护与现代化融合的缩影。
从“渔隐”到“咖啡客厅”:
老店的“苏式焕新”
推开啡舍的木门,吧台上精致的苏绣摆件、袅袅而来的手冲咖啡香气与临窗的河廊波光,仿佛将时光凝固。
2007年,主理人陶冶将咖啡馆选址在十全街时,这条街还以“老苏州的酒吧街、餐饮铺”闻名。十八余载匆匆过去,十全街的业态几经更迭,啡舍却成了街区的“活历史”。
“常有留学生带着新朋友来‘寻旧’,也有老顾客抱着孩子来重温求婚座位。”店员小德说,对于很多顾客而言,啡舍不仅仅是一家喝咖啡的小店,更是一处能够倾诉聊天、寄托情感的归宿。
2023年的焕新改造,是啡舍的“破圈”尝试。新增的倚河露台成为打卡热点,青瓦木栏与玻璃幕墙碰撞,倒映着河道涟漪。
“灵感来自苏州园林的‘借景’,”陶冶笑着说,“老灵魂也要跟上新时代——现在的啡舍从‘i人’变成了‘e人’,大厅变得更加通透敞亮,大家可以更自由、热情地展现自己。”
产品革新则更显“苏州心思”。招牌“碧螺春盲盒特调”将非遗茶香融入咖啡,研发时曾因茶汤温度损失风味,团队测试半个月才找到冷萃平衡法。菜单上,“秋季妄想症”(桂花酒酿特调)、“雾山”(荔枝茉莉冷萃)等创意命名,也藏着江南文化的诙谐。
“苏州人骨子里爱茶,但年轻一代需要新表达。”陶冶说,今年,吴中区农业农村局联合许多知名小店,推出了茶啤、冰淇淋、巧克力等碧螺春茶衍生产品,以“年轻态”的“打开方式”,改变人们对传统茶的认知,引领新的消费潮流,让更多人领略到碧螺春的独特魅力。
十全街改造:
古城更新的“苏州样本”
啡舍的焕新与十全街的整体升级密不可分。
去年以来,姑苏区统筹推进城市面貌提升工作,实施十全街综合改造,通过拓宽翻新人行步道、科学布局特色城市家具等,营造优质慢行空间;实施机动车分时段限时单行,开通“十全十美”公交专线,建成启用7处非机动车停车场及1处电瓶车立体停车库,灵活设置23处港湾式临停车位及8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放点位,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打造24处开放空间景观节点,提升十全街主街及十全河河道两岸景观灯光。
改造完成后,苏州姑苏区双塔街道发动商户、党员和居民认领街区绿植,打造“一平米绿色”“共享花园”等特色区域,对街区内的绿化带、休憩游园、沿街花箱等进行了精心养护,部分商户积极开展门前自主绿化,营造出一个个美观小景。
此外,姑苏区还成立了古城商铺焕新联盟,推动商户与设计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店铺主动参与焕新,打造一批多元化、特色化的店铺,提升街区活力。
如今,十全街的客群愈发多元:银发族习惯点一杯虹吸壶咖啡配苏式糕点,年轻人举着碧螺春特调在露台拍照。这种共生让陶冶充满希望:“政府、商户和居民扭成一股绳,共建共治共享,十全街不可能不好。”未来,他计划与缂丝、苏绣非遗传承人合作艺术展,并尝试探索更多的“咖啡+”。
暮色中的十全街,啡舍暖黄的橱窗再次亮起。河对岸的新潮店铺霓虹闪烁,而咖啡馆留言本上新添了一行字:“从初中到带娃,我的苏州记忆都有这杯咖啡。”或许,这就是老店焕新的意义——在湍急的城市化浪潮中,守护一片让时光慢下来的涟漪。正如十全街的更新,既留住了古城的呼吸,也写下了未来的诗篇。
(记者:杜玉婷)
(部分图片来源:啡舍咖啡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