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花事“顶流”,非紫藤莫属。在古镇甪直,一串串紫藤花如瀑布倾泻而下,将这座文学大师叶圣陶笔下的“水乡泽国”晕染成流动的画卷。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师生纷至沓来,将写生画架支在百年古藤下,用画笔定格这场限定的春日浪漫。
游客在紫藤花下拍照打卡。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看!那些紫色花穗正沿着叶老当年漫步的小径蜿蜒生长!在叶圣陶小道旁,满架的紫藤开得正盛,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搭配成绝美画面,来自广东一所美术院校的学生林伟拿起画笔,在空白画板上细细描绘下眼前美景。旁边,一位摄影爱好者举起相机,将紫藤美景与还未完成画作,一起收入镜头之中。这株紫藤的种植者,是甪直作文馆的馆长冯斌。看到叶圣陶小道和紫藤花如此受喜爱,他十分高兴,“叶圣陶小道所在的眠牛泾浜,是叶老在甪直时归家的路。”曾几何时,叶老或许也在这样的春日漫步于甪直的花草树木间,汲取着自然的灵感,构思着一篇篇佳作。
叶圣陶小道的紫藤花。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在千年古刹保圣寺,有一株古紫藤,为寺内古木“三绝”之一。黄墙黛瓦间,紫藤如苍龙蜿蜒,紫色花瓣在暖阳下泛着珍珠光泽。两位背着写生画架的姑娘,站在紫藤花下拍照打卡,“院墙内,塑壁罗汉像堪称一绝;院墙外,百年古紫藤美不胜收,两者搭配成了最佳打卡点。”
保圣寺院墙外,紫藤花盛开。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当古典园林遇上烂漫的紫藤,又是另一番令人着迷的美景。在“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王韬的老宅内,倒垂而下的紫藤花枝,在春色中蔚然成景。
写生的学生画下小桥流水和紫藤搭配画面。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我们正在创作一组紫藤花开的组画,让学生在临摹美景的同时,与叶圣陶、王韬这些曾在甪直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进行跨时空交流。”一位写生活动的带队老师说,甪直古镇是知名的美术写生基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学生来古镇写生,春天的甪直不仅有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的水墨风景,更有紫藤、绿柳等点缀其中,是学生写生的最佳场所。(记者 朱雪芬/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