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2日),苏州市举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议暨转贷服务全覆盖启动会议,现场发布20亿元转贷服务资金池,并启动金融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2025系列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出席活动。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作为金融服务主力军,现场展示普惠金融创新成果——截至3月末,该行服务中小微企业超3.3万户,普惠贷款余额突破840亿元,年内新增规模达90亿元,以头部银行的担当持续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局。
创新机制破解转贷困局
会议现场,一家智能制造企业的案例引发关注:工行常熟支行通过“快审快贷”模式,仅用3个工作日便为某高新技术企业完成600万元转贷资金投放。
“我们从贷款到期、客户意向和转贷需求等三个维度建立客户清单,主动排摸客户需求,积极落实转贷服务政策,以‘一表办理’替代‘尽调报告’,缩短转贷审批时间。”工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效率源自苏州创新的“1+10+41”协调机制——1个市级专班统筹,10个区县专班联动,41家银行建立专项服务通道,通过“企业需求清单+银行服务清单”双表对接,实现转贷申请材料从12项精简至3项,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
数字赋能重塑服务生态
“从对接需求到5000万元贷款落地仅用7天,工行的‘科创指数预授信’解了燃眉之急。”某3D打印材料领军企业负责人的感慨,印证着金融科技的变革力量。
工行苏州分行创新构建“数字普惠”平台,整合企业纳税、用电、专利等138项数据,通过AI智能审批实现2.8万户企业批量预授信。
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特性,该行研发的“科创指数模型”将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要素量化评分,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43%。
目前,苏州已有672家企业通过“无还本续贷”机制获得12.84亿元资金支持,其中市级转贷资金落地4010万元。
政银协同构建长效生态
随着20亿元转贷资金池正式启用,苏州形成“政策+资本+服务”三维支撑体系。
从具体举措来看,苏州采取“12345”工作方案:
一项机制全面统筹,苏州建立市、区两级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构建“1+10+41”体系,即1个市级机制(专班)统筹,10个板块同步响应,41家银行积极落实;
两大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苏州于去年12月在全省创新推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试行)》,今年2月又出台了《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转贷服务的意见》,更好缓解民营企业到期贷款资金周转压力;
三级工作网络实现政银企协同,政府端“市-区-乡镇街道”、银行端“分行-支行-网点”均落实专人负责制,确保企业需求得到快速精准响应;
四贷联动全覆盖中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中关键的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首贷、转贷四项业务同步发力,实现中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全覆盖;
五大创新举措打造融资新生态,即“换位跑一次”持续推动机制落实,“政策观察点”跟踪解决融资堵点难点,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服务质效,特色产品适配细分领域融资需求,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以实现传播效能立体化升级。
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市累放贷款3586亿元,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26.5%,转贷服务周均业务量激增822%。“申请当天就获得1000万元转贷资金,直接投入新能源车零部件研发。”统业物流科技总经理廖君的现身说法,也印证着政策实效。
据悉,苏州正推进“金融顾问进万企”专项行动,计划年内走访企业超3万户,构建“15分钟普惠金融服务圈”。
这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苏州实践”,正通过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为86.5万户民营企业注入发展动能。数据显示,苏州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8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三。随着“金融支持中小微民企发展2025计划”全面启动,这座GDP超2.4万亿的经济大市,正在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本。
(记者 杜玉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