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8年淬炼打磨,27位专家大咖分享思想成果 文化盛宴"师说"点亮人文之光
时间:2025-04-25 09:20:28 来源:苏州日报

  姑苏一隅,备下三尺讲台。

  当苏州遇见大师,当一座城市与一个领域对话,听大师讲述,让思想发声,“师说”以苏州之名,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一场各领域专家大咖、杰出人物与苏州这座城市的深度对话,是一次不同领域内思想能量相互补充、相互激发的文化盛宴。”市社科联主席顾万勇表示,这是设立“师说”的初心,也是活动的基本定位。

  “师说”活动是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众说学习”理论品牌重点项目之一,是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推出的人文社科类品牌节目,分享思想成果,启迪未来方向,共同营造城市的浓郁人文氛围和独特气质。

  8年淬炼打磨,27位专家大咖分享,“师说”如同流动的思想园林,移步换景,引领观众去感受文化、智慧、审美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群星璀璨,润物于无声,厚重的思想有了愈加鲜活的质感。

  在低吟浅唱中共振人文密码涟漪

  一曲江南韵味BGM响起,嘉宾款款步入舞台。一人、一桌、一椅,于娓娓讲述中分享关于创作、生命、时代、审美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作家和木匠、陶瓷匠一样,是要创造的、做东西的,但材料很特殊,是精神。”毕飞宇如是说。

  冯骥才说,知识分子一定要先自觉提出文化的问题,这个文化自觉叫做“文化先觉”。

  王芳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我们生活的显微镜,把它放大,观众才能看清。

  濮存昕说,用眼睛亲近文字,用嘴亲近语言。

  朱德庸说,人生就像炖红烧肉,它是需要时间、需要火候的,它就是得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

  ……

  言微旨远,明哲通达,寄寓良多。

  这里,美与哲思交融碰撞。嘉宾尽情展示充满烟火气和张力的生命空间,在低吟浅唱中共振人文密码的涟漪。深邃的思考、个体的观照、温暖的情怀、真诚的表达,直抵观众的心灵,滋养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这里,名家大师云集。从单霁翔开始,到毕飞宇、冯骥才、郎平、李前宽、麦家、赵汝蘅、杨明义、钱七虎、王蒙、殷秀梅、戴玉强、姜昆、尚长荣、谷好好、田浩江、龙平平、王芳、敬一丹、濮存昕、赵聪、朱德庸、刘兰芳、宋飞、吕思清、盛小云、王巍,皆是各领域专家大咖、杰出人物。

  他们释放思想力量,启迪智慧火花,邀请观众来到丰盈的精神世界漫游,让社科人文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直面人生、探寻真理,以深厚学养给予观众更丰满的思考与更丰盛的体验,让大家视野开阔、思想升华。

  百家争鸣、思想激荡,一个个关联着生命温度、社会宏旨的见解灿若星辰,点亮人文之光,开启民智、烛照前路。

  在多元视角下感受苏州城市美学

  当各行各业的顶尖大咖与苏州这座城市的江南文化相遇,将编织出怎样绚丽多彩的篇章?相遇就可找到答案!每一次,这座城市都汲取了不同风格的思想能量。

  8年来,做客“师说”的20多位大师高擎思想火炬,点亮苏州这座“双面绣”之城,一面传承千年雅韵,一面织就当代华章,“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殊荣,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响。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大师们与苏州呢喃对话,触摸城市脉搏。

  李前宽说,走遍了大江南北,没有地方能替代苏州。

  麦家说,苏州的美好是永远不变的,同时又一直在变,因为这个城市日新月异。

  赵聪说,《春江花月夜》是心中的苏州印象,有着浓厚底蕴、浪漫且有故事、传承着人文精神的城市。

  这是一次情感链接。嘉宾们探寻惊喜,通过独特的视角挖掘属于这座城市的宝藏。

  单霁翔说,苏州应该还会有更大的博物馆,因为苏州的历史积淀太深厚了,文化遗存太丰富了。

  郎平说,苏州有甜味,更有精气神。

  杨明义说,我要把苏州古典的美永远留在我的艺术中。

  或海纳百川、或熔铸古今、或浪漫文艺,专家大咖们将对苏州的品悟与文化表达相结合,引领大家了解多元视角下苏州城市美学的无限可能,感受共生共荣的情感共鸣。

  在温情感动中激发思想情感能量

  “感谢各位听众还有小朋友来听书,这就是传承,你们就是我们的‘知音’。”刘兰芳对台下小朋友“喊话”鼓劲。她说,现场听众就是曲艺的知音,老中青都有,由此可见“师说”就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好形式。

  去年7月,距离“师说”刘兰芳专场开讲还有四五个小时,84岁的“铁杆粉丝”蒋老伯来到苏州保利大剧院门口,指着《姑苏晚报》上的预告说特别喜欢刘兰芳,想来这里碰碰运气,最好能再进剧场看一眼,说话时,老人家的双手抑制不住激动地抖动。

  大师讲,市民听;师者说,听者悦。

  专注、思考、掌声、互动、感悟……每一场“师说”都是一次思想与情感能量相互补充激发的人文雅集,充溢着温情、愉悦与感动。

  麦家的三角梅、麦家与田浩江的落泪、朱德庸的多巴胺色彩舞台、王巍的自创歌曲《姑苏怀想》……“师说”舞台定格了无数个苏城观众的难忘瞬间。

  钱七虎说,先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还有什么不值得拿出来呢?

  姜昆说,演员应该走到群众中去,让现实不断地感染我们,然后化为艺术的灵感。

  龙平平说,这一百年来,中国的青年人不但没有垮,反而比以前更加的坚定,更加的向前。

  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观众与大师的热烈互动、洋溢欢笑与泪水的温暖现场……描摹出一幅幅美好生动的画面。

  “师说,像一扇门,给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生命体验的可能性,师法自然,师法人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陈璇教授如是说。

  面对民众对提升社科人文素养的迫切需求,“师说”聚焦社科人文热点话题,促成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碰撞精彩火花,将思想结晶馈赠给市民和广大网友,到2024年底,活动有效覆盖受众2000多万人次,已成为我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苏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品牌,极大提升了苏州城市影响力。

  “‘师说’将秉持‘曲高和众’理念,永葆时代精神,用好大众化融合传播手段,以创新表达放大主流声音,打造更加优质人文思想平台。”顾万勇表示。(记者 朱琦)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