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举行的2025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签约了417个项目,其中不少是高能级、高投入的研发类总部项目,这也是近年来苏州吸引外资的发力重点。从制造到研发,中国市场在跨国企业全球分工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
当记者来到张家港的这家汽车内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时,全新的研发大楼刚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作为世界500强德国大陆集团在中国最新布局的重点项目,这个投资2亿元的亚太区研发中心于去年4月签约,今年下半年就能投入运营,瞄准的就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
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卡斯滕·克内尔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不仅规模全球领先,更成为全球的技术标杆,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入,目标是实现产品深度本土化,在中国开发更多产品,既服务本地市场,未来也将供应全球业务,将源自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从以前的“在中国 为中国”,逐步实现“在中国 为全球”的战略愿景。
企业扎根苏州20年,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从早期配合国外品牌将欧洲的先进技术产品引入中国,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产品都是源自中国客户的需求而进行本土研发制造,这也倒逼集团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马垚介绍,以往给传统主机厂开发一款材料的时候,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是很正常的,现在通常是在半年以内就要交样,最快的情况甚至三个月就要开发一个全新的产品出来,这个新的研发中心里投入了很多新的分析测试设备,这样整个开发周期会大大地缩短。
从生产线到实验室,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将中国业务提档升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的共识。在苏州工业园区,来自日本的奥林巴斯于2023年来华投资建厂,今年企业进一步增资,在当地设立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布局研发技术、产品维修、培训等功能,建设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基地。
奥林巴斯(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者和幸介绍,这是奥林巴斯在中国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这使苏州公司不仅拥有制造功能,也拥有了研发功能,未来希望研发工程师能更直接地与中国的医生对话,及时了解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并反映到最新的产品中,这既是奥林巴斯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也是“扎根中国 为中国医疗做贡献”的决心。
为支持鼓励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去年,苏州首次设置了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从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快创新转型。其中,引导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支持其建设研究院、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目前,苏州全市3932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中,已有70%建有自己的研发机构,227家外企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定。今年一季度,苏州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8.25亿美元,增长21.9%。
苏州市商务局外资处处长顾溪表示,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培育新增长点,实现共享共赢、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会加大对总部和研发的吸引的力度、培育的力度,同时会抓住这一次国家赋予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的机遇,在教育、医疗、生物医药等方面开展新的突破和尝试。(来源:苏州新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