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从苏州出发的“开路先锋”,92岁老兵黄炳松讲述铁七师光荣征程
时间:2025-06-20 13:04:52 来源:看苏州

  早上8点,原驻扎在苏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副参谋长黄炳松和往常一样,在护工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姑苏区公园路111号的苏州公园,开始了半小时的日常锻炼。

  这里,承载着他70多年的回忆。1952年,正是在这片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正式成立。

  推开挂着“光荣之家”牌匾的铁门,我们见到了黄老。刚从苏州公园锻炼回来的他,特意换上一身军装迎接我们。离休前,黄炳松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副参谋长,从军期间荣获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两次,功勋卓著。

  1

  “我是1949年7月当兵的。”在接受采访时,92岁的黄炳松立刻准确地说出了入伍时间。出生于青浦的他,家中有一位堂哥早年参加了革命,从小,他就对加入解放军充满向往。16岁那年,恰好堂哥回乡探亲,他便央求着和哥哥一同离开。

  “我说哥哥呀,我也想当兵,他就带我走了。”黄炳松笑着回忆。凭借小学学历和优秀的文化成绩,在16岁那年,黄炳松终于穿上了军装,在地方部队青浦县中队下面的区中队当文书,开启了军旅第一步。

  2

  解放后,1951年2月,黄炳松被调到步兵86师警卫连工作。1952年5月,部队进入苏州,也就在这里,黄炳松开始了近50年的铁道兵生涯。

  “当时我们还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只是接到命令,所有人员马上赶到体育场,执行重要任务。”回忆起铁七师成立那天的情况,黄炳松记忆犹新。“我和警卫连的其他几位同志立即跑步赶到位于五卅路的人民体育场,到了体育场之后才知道是开大会,要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有首长要来。”

  在现场,黄炳松主要负责清理现场,定好位置,做好警卫工作。因为当时体育场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场地非常开阔,因此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86师因为距离体育场比较近,大家都是分散来到现场的。96师则是披着雨衣、整队到的现场。”黄炳松回忆道,队伍很快就全部到齐开始整队,现场1000多人,还举行了拉歌比赛。

  1952年5月30日上午10点,随着苏南军区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陈丕显到场宣布军事大整编期间将96师、86师合并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命令,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从那一刻起,黄炳松和战友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的一员,肩负起了特殊而光荣的使命。

  这支从苏州出发的“开路先锋”,正式开始了它50多年的光荣历程。

  3

  “铁道兵不怕苦,不怕艰难,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铁七师在苏州组建后,迅速投入到国家铁路建设之中。1953年1月,部队接到命令,奔赴朝鲜援助。为了保障补给线的畅通,战士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是坐火车去的,规定大家坐在火车上,一动都不能动。然而,到了目的地,有人却下不了车,因为被冻坏了。”黄炳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旧十分感慨。

  朝鲜战场局势紧张,除了气候影响以外,部队还受到了美军的轰炸。一开始,部队用卡车带了一部分同志前往目的地,却在白天遭遇了敌军飞机的低空扫射,牺牲了好几位同志。之后部队马上调整方向,为了防止美军轰炸扫射,大家选择在晚上行军,白天休息,走了五天五夜才到东海岸。

  如果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柄利刃,那么保障后勤运输的铁道部队,就是支持利刃发挥全部战力的刀柄。到了目的地,部队立刻投入到修建海防筑城的工作中,一直到战争结束。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志愿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豪言壮语,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4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铁七师继续投入到国家铁路基建的建设中,为国家交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鹰厦铁路、包兰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昆铁路……这些跨越祖国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都留下了铁七师奋斗的痕迹,队伍创造了 "移山填海" 的奇迹。

  在这过程中,黄炳松曾两次经历生死考验。

  1971年5月17日,铁七师34团在襄渝线大成隧道施工时,因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水从大成隧道明洞一号“天窗”注入隧道,84人被堵在洞内,经过奋力抢救,52人脱险,32人牺牲。

  在修建成昆线时,晚上前往检查安全的黄炳松,遇到了山体塌方,虽然戴着安全帽,但还是被砸得浑身是伤,整整昏迷了40个小时。

  “晚上12点,我发现他还没回来,四处找人去问,他们带我去了医院。”想起这段往事,黄炳松的夫人仍旧忍不住想要流眼泪。“后来他养好了伤,很快就主动要回到岗位上,拦都拦不住。”

  5

  从洛阳到东北,从福建到四川,再到青海,黄炳松的夫人作为家属一直随军,陪伴丈夫左右。

  每年春节,都是接新兵的时候,因为人有耐心,教的又好,组织上一直将这项任务交给黄炳松负责。因此有十年时间,夫妻二人都没有在一起过过春节。即使是生孩子的时候,因为有任务在身,黄炳松也在十多天后才匆匆赶回到家中。

  面对这一切,夫人却没有任何抱怨。“要说苦真的是他们铁道兵更苦,但是也真的值得,你看到通车的那一刻,感觉是不同的。”铁路修造前期,没有机械化设备,开山修路都要用铁锹一点一点地凿开。身为家属,夫人也自愿报名去敲石头。“把大石头敲成小石头,搬出来,100斤石头可以换1块钱,补贴家用。”她解释道。

  1976年7月17日,铁七师机关从达县移防青海省格尔木县,修建青藏线。夫人因为心脏病无法承受高原反应,才离开了队伍。离休后,黄炳松也回到了苏州,就住在苏州公园旁边,回到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

  “1952年我们就驻扎在临顿路旁边,也不知道苏州什么样,现在好了,前几年没事的时候就四处逛逛。”刚来苏州的时候,因为解放军纪律严明,不能四处乱走,黄炳松没有机会多看看这座城市的光景。等到离休后,他和老伴一起,走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终于看到了之前听说的寒山寺、北寺塔等古建筑。

  “现在道路变宽了,人们来往也方便了,精神面貌也好了。”提起苏州现在的变化,黄炳松满是高兴。

  在采访的最后,黄炳松也为现在的年轻人送上了寄语。“年轻人活泼有闯劲,前途光明,党和国家为你们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成绩,让国家更为强大!”

  (图片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组建于1952年5月30日,由步兵96师、86师合并而成,初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七师。1953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开赴朝鲜战场,修筑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1953年9月9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195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

  1984年1月1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全面纵深推进,中央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并入铁道部,铁七师集体转工成为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2000年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中铁第十七工程局。2000年9月,铁道部下发文件,中铁十七局正式与铁道部脱钩,移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是世界500强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6项、省(部)优质工程197项,并多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