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伙伴计划”强链聚群,红色联盟刷新科创浓度;“企业保姆”深耕一线,精准滴灌厚植创新雨林;“先锋夜校”多点开花,党建温度助燃智慧火种……
作为苏州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阵地之一,昆山高新区“国批”15年来,落子科创“先手棋”、共筑创新共同体,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如今,面对落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大要求,如何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完善高效能融合生态,每一步跨越都将检验区域发展的综合实力与水平。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锚定实施“玉山红·高新美”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科创党建赋能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以融合“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持续构建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
红色动能驱动
打造科创“雁阵”
物流小车往来穿梭精准送料,工业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夹取装配……昆山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一座会“自我学习”的工厂——国内高端通信基带芯片测试基地。
高端处理器通信技术,一直是个“卡脖子”难题。中科晶上依托基地自主研发的高端通信芯片,可嵌入机器人、机床以及网关系统上,赋能各行各业工业生产,支撑我国在该前沿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科创是发展之脉。当前,在人工智能的产业竞速中,昆山高新区正加速构建千亿级先进计算产业集群,集聚中科可控、寒武纪、中科晶上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锚定打造全国领先的先进计算示范区。这既需要战略眼光与攻坚魄力,更考验资源转化与创新吸纳的能力。背后,是强劲的“红色引擎”驱动。
以红色纽带协同畅链,昆山高新区持续扩大对独角兽、瞪羚企业的组织覆盖,成立先进计算、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集群党建“共同体”,组建科技攻关、智改数转等行动支部22个,让党组织和党员在科技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挑重担、打头阵。同时,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党员人才需求等,该区整合资源力量,制定形成服务清单,推出主题沙龙活动、技术交流对接、入企政策辅导等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同台互促。
“在党建‘共同体’辐射下,大家进行技术上的互补、产业上的相融,更有利于把企业的成果与昆山的产业进一步结合,打造先进计算产业高地。”中科晶上总经理马英矫说道,在公司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公司关键核心岗位上都有党员同志担任重要职务。
红色动能汇聚,激荡科创火花。昆山高新区又持续健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依托“链主”企业开展上下游党建联建,拓展“π+伙伴计划”。截至2024年底,该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820家,引育国家级人才79名、省双创人才(团队)63个。
创新协同、产业共融,通过集群党建,昆山高新区科创浓度不断刷新,加速科创“蝶变”、要素“聚变”、产业“裂变”。如今,昆山高新区正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加强国家高新区间共建合作,与上海紫竹高新区共建昆山紫竹科创产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累计承接上海转化项目超200个,促成落地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超20项,构建“研发在上海、制造在昆山”开放创新体系。
营造最优环境
浇灌创新“雨林”
“现在公司上下都清楚,挂钩干部既是贴心‘保姆’,又是‘智囊团’,让我们科技企业在成长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有问题找他们准能解决。”江苏智慧城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戴红芳感慨道。作为一家深耕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该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互联网地图服务、地图测绘等专业领域。眼下,能否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其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能级跃升的关键一步。
一支冲锋在前的党员队伍,在昆山高新区迅速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红色力量。在对江苏智慧城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挂钩服务中,昆山高新区科技局党员干部靠前服务、全程指导,为企业解读最新的科技政策,筛选合适的申报项目,从申报材料的准备到项目评审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申报、早日备案。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一样的问题,做好党建惠企服务,必须要有“用户思维”“需求导向”,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为此,昆山高新区建立“保姆式”挂钩服务机制,将招商护商行动作为党建惠企的核心环节,通过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七部门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一企一专员”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属于职权范围的加紧协调办理,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也不遗余力、出谋划策。
党员先锋“服务链”、协同畅链“集成度”,助力打通链上企业发展堵点难点,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更强“链合效应”。去年,昆山高新区累计服务重点企业806家、投资项目218个,协调解决七大类1500余项问题诉求。
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党员,在昆山高新区,处处都有“红领专员”、事事都有“党员帮帮团”。不仅如此,这条红色纽带还串起了“昆如意·高兴办”营商服务,打响“科技先锋+”党建服务品牌,设立“增值服务专窗”,提供项目申报、政策咨询、银行开户、法律援助等,帮助乐美包装(昆山)有限公司、新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提速70%以上,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前不久,昆山高新区召开招商服务一体化暨保姆服务3.0工作推进会。会议透露,该区即将上线保姆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聚焦物流运输、劳动用工、运营成本、信贷融资等突出问题,全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发展质效。
培育生态优势
抢占人才“高地”
有人托着腮紧盯投影屏,有人在笔记本上沙沙记录……晚上8点,昆山高新区齐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十多位青年居民卸下“班味”,围坐桌前收看线上讲座。这场先锋夜校课程,链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优质资源,为大家展开一幅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日常的未来图景。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气度,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在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如何破解自身的能级限制,让高层次人才扎根落户?党建培育科创生态,在昆山高新区成为破题关键。
“我们这里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入住率超50%,且多为清越科技、福伊特等区内重点企业职工。”齐贤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凯告诉记者,为让青年人才在这片创新热土找到归属感,社区锚定“人才科创社区”定位,与清越科技党总支结对共建,把企业资源转化为“先锋夜校”,实现社区服务需求与企业资源供给的精准对接,也让人才在参与中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认同的有机统一。
据了解,作为昆山高新区“党建+科创”布局中“一园一廊一区”的关键节点,齐贤社区自2023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人才科创服务新范式,已梳理汇总六大类企业职工及家庭需求,开展“青年专属咖啡文化体验”“物理探秘夜”等12场高品质人才活动,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
科创服务,载体为基。昆山高新区加快强化科创要素整合,探索实施国际人才扩容招引专项行动,编制人才图谱和紧缺人才目录,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1203个。同时,擦亮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招牌,依托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昆山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与36所高校累计联培434名研究生。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昆山高新区还在“硬举措”和“暖服务”两端持续加码,高标准推进阳澄湖科技园“人才+”创新社区建设,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初心、无忧、成就”计划,推出3大类12项党建暖心服务,并启动人才驿站、红领菁英成长护航等项目,持续丰富“两新”大讲堂、观影上党课等活动内容形式,切实以优质生态护航人才成长、企业发展。
上半场,红色动能活力奔涌;下半场,创新生态近悦远来。这场“攀高逐新”的故事依然风景无垠、心潮澎湃。(记者 周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