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白塔西路有个火爆的“荷花集市”
时间:2025-07-02 09:19:47 来源:姑苏晚报

游人们正在仔细挑选。  记者 王澄阳 摄

  清晨六点,白塔西路的沿街商铺才刚刚开始做着营业的准备,位于白塔西路的农特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已是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走进这个火爆的“荷花集市”,仿佛身处荷花的海洋,热闹的叫卖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花香萦耳入鼻,或白或粉的花束挨着碧绿的莲蓬惹眼吸睛,给所有“为荷而来”的人送去了盛夏里独有的浪漫。

  只为带来最新鲜的荷花

  白塔公园前,约百米的人行道上摆满了花摊,卖花的阿爹阿婆们坐在道路两侧,一桶桶的荷花“绽放”在身前,仅留下路中间一条小道供买花人通行。鼓囊囊的荷花苞格外喜人,衬着碧绿的荷叶和小巧的莲蓬,满眼都是盛夏江南的样子。

  一个摊头前,阿婆的双手灵巧翻飞,正在折叠花瓣,只见她小心地将荷花瓣轻轻舒展开来,然后按一定角度向内折叠。没几分钟,还是花苞的荷花便逐渐“盛开”,再配上一小只莲蓬,用新鲜荷叶做包装,一捧荷花花束便制作完成,很受年轻姑娘们欢迎。

  满头白发的蒋阿婆来自东山,是众多卖花人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每天凌晨三点,她就到自家荷塘里采荷花,五点搭车来到市里将摊位摆好,就为把最新鲜的荷花带给买花人。“原来的蟹塘如今都改成了荷塘,卖卖荷花、莲子、莲藕,加上自家的杨梅和枇杷,一年也能贴补不少的家用。尤其是这两年,有了这个农产品摊位之后,销路不愁,一个上午基本就能把花卖光了。”蒋阿婆笑着说道。

  除了上了年纪的阿爹阿婆,卖花的摊主中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销售方式也更加多样:有的主打差异化路线,售卖精心培育的重瓣莲;有的则在装饰上下足功夫,用带有书法字的类宣纸包装打板花束,文艺气浓浓;还有的还用上自媒体手段,现场做起抖音直播。

  享受江南独有的浪漫

  “特意定了五点半的闹钟,就为了早点来挑最新鲜、最大的荷花,没想到这么早就全是人了。”来苏州旅游的韩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这一网红集市的帖子,便马上安排进了游览日程。“10块钱四五支,价格还可以接受,主要是来体验江南的气氛。”

  记者在现场碰到买了一束荷花的刘女士,她打算带着荷花游览平江路,顺便拍拍美照。“最近气温上来了,白天太热,早点起,买束花拍照,光线也比较合适,正好避开高温和游客。”刘女士说。

  除了买花,热闹的荷花集市也成为不少摄影和摄像爱好者青睐的取景地。买花人拿出手机或相机,对准粉嫩的荷花咔嚓一下,就定格了一幅美丽的照片。不少身穿旗袍的女士精心打扮而来,把荷花集市当成背景开心拍照打卡,人面荷花相映红,成为夏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形成一年一度的网红市集

  据了解,得益于姑苏区特别推出的农特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白塔西路上的这一“荷花集市”最初是由农户们自发聚集形成,如今已成为一年一度的网红市集。花市伴随着荷花花期,从六月底一直持续到八月末,从每天上午六点开始,每天都有新鲜的荷花售卖。

  集市火了,随之而来的难题便是如何有序管理。随着市集的爆火,如何规范经营,现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如何维护,成了新问题。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是农户自产自销,花农需要到所在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交由临时销售点所在地城管大队备案,这样既为有售卖需求的农户提供了销售渠道,又保障了市民能买到新鲜的本地荷花。而要让荷花集市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线,管理方呼吁商户和顾客共同努力,维护好良好的市集环境。

  荷花集市成为民俗体验点

  自古以来,荷花因其圣洁高雅深受国人青睐。而在苏州,盛夏赏荷还是老苏州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畅销书《园林花笺》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柯继承介绍说,苏州历来有“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游荷花荡”的民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这一天,苏州人自晨至暮,纷集于云锦灿烂的荷花荡,观荷纳凉,热闹非凡。

  “老苏州都喜欢买点新鲜的东西,农特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既方便了近郊的农民,也方便了市民,特别是这个荷花集市,不仅让老百姓能够买到好看的荷花回家插在瓶子里欣赏,还能买到新鲜的莲蓬,既有精神上的享受,又能尝到好吃的莲子,这是去超市购物体验不到的”,柯继承说,“白塔西路上的荷花集市,不仅能够体现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让老苏州和新苏州找到了一个重新体验和感受民俗的窗口。现在正好是暑假,听说园区和高新区不少家长知道了这个市集后,周末也会带孩子来逛逛这个荷花集市,感受一下老苏州的传统,这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加强了孩子对苏州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记者 王澄阳)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