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火,科创热。昨天(7月10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大咖云集。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三合一”举办,亮出了苏州科创的“顶配”阵容,让人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苏州浓度”。
办会方法的“三合一”,更是发展眼光的“三合一”。技术转化、科创合作、人才招引,领域不同却相互依存。用一个平台,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产业需求和人才资本,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在需求,是科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
“三合一”背后,是高浓度的人才生态。惜才爱才且知人善用,是苏州一以贯之的人才发展理念。实打实的重金支持,手把手的服务举措,苏州在“投资于人”这一方面,不拘一格、诚意满满。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必然要让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今年新引进的4名顶尖人才,横跨高校与企业,覆盖量子密码、光通信、肠道微生态等前沿领域,个个瞄准“卡脖子”难题,实现的是跨越式发展。
“三合一”背后,有高能级的科创平台。没有平台,谈何发展?人才是底气,平台才是阶梯。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江苏,苏州先亮出了自己的行动举措,“先使用后付费”“先研发后占股”,这是“全球第五科技集群”的胆识。
有项目落地,有人才支撑,有创新成果,才能形成科创发展的闭环。“三合一”大会上,创新成果丰沛,上至九天苍穹的液体运载火箭,下至万米深海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既有国之重器的隧道掘进机,也有科技民生的减重药玛仕度肽,彰显的是苏州科技创新的广度与温度。而这恰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与动能,更是面向未来的底气和雄心。
越山脊而见星辰,过高原再攀高峰。聚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重大任务,把人才“塔尖”垒得更高、让成果转化“链路”更短,以持续领跑之姿驰骋“科创赛道”,苏州的做法很务实、眼光很精准,值得点赞。(苏报评论员 白麓)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