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回望抗战烽火 凝聚奋进力量|运筹帷幄震江南 “芦荡火种”铸丰碑
时间:2025-07-21 22:39:42 来源:苏州新闻

 

  抗战时期,由“三十六个伤病员”点亮的“沙家浜”抗日故事广为传颂。系列报道《回望抗战烽火 凝聚奋进力量》,一起重温这段“芦荡火种”的故事。

  1939年5月,以叶飞为团长的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之名集结于阳澄湖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当年10月,“江抗”西撤并准备向苏北发展时,在沙家浜地区留下“三十六个伤病员”及后方医院,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演绎了“芦荡火种”的红色传奇。不久后,夏光等人在东唐市重建“江抗”部队(即新“江抗”)。鉴于当时江南战局,1940年4月,谭震林奉命来到苏南东路地区,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

  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江振介绍,谭震林抵达后就立即展开调查研究,于4月23日召开徐市会议,成立新四军东路军政委员会及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在谭震林的带领下,东路地区开启了建党、建军、建政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为打开东路抗战新局面,谭震林认为,首先必须取得军事上压倒敌人的气势。1940年6月初,谭震林部署何克希、夏光、陈挺率二支队,由常熟开进太仓,破坏敌人通讯设施、摧毁伪组织。此举令日军惊慌不已,匪伪惶惶不可终日。

  太仓市博物馆宣教策划浦佳怡介绍,驻茜泾、浏河、沙溪及太仓的日伪军200余人,水陆并进,对正在转移中的二支队实施堵截包围。6月5日上午8时至10时30分,二支队一部在茜泾附近的朱家宅与浏河日伪军打响第一仗;午前10时至下午1时,二支队抵达牌楼后,与追来的日军展开第二仗;午后1时至3时,二支队越过七浦塘进入老闸时,遭遇日伪军拦击,随即展开第三仗。三次战斗共毙、伤敌60多人,二支队亦伤亡30余人。

  这场 “一日三战”后,二支队安全班师返回常熟,群众欢呼:“‘江抗’又打回来了!”历经数十场战斗后,不断壮大的新“江抗”,以苏常游击区为基础和基地,东出昆嘉太、西入澄锡虞,在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创建了一片涵盖94个大小市镇、200余万人口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东路抗战的灯塔”。

  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江振介绍,谭震林来到东路之后,开展了很多工作,常熟、苏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具有抗日民主政权性质的职能机构,随后常熟县政府、苏州县政府相继成立。1941年时,这里甚至发行了货币,经济、文教宣传、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蓬勃发展。

  运筹帷幄震江南,“芦荡火种”铸丰碑。2020年,沙家浜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如今的常熟,早已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持续擦亮“双拥”金字招牌,今年更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陈佳怡介绍,沙家浜景区如今涵盖历史、生态、研学课程及国防教育等多个领域,类型非常丰富,手摇船芦苇荡也是“水上党课”的重要行程。

  记者:张佩雯、罗星焜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