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苏州抗战老兵口述史》,本期来认识九死一生、坚守初心的老兵——李振邦。
李振邦生于山东淄博,1945年投身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鲁中军区张店武工队教导团班长、浙江军区独立四营一连连长、安吉四营参谋长等职,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转业后,他先后任苏州西山煤矿财务科科长、苏州电瓷厂工会主席。
1927年,李振邦出生于淄博南韩村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12岁那年,他的大姐嫁到河东村,亲历了日军制造的“河东惨案”。李振邦目睹村庄浓烟滚滚,家仇国恨的种子从此深埋心底。为分担家计,13岁的他被迫辗转于日寇控制的煤井、铝矿做苦工。因聪明机灵,他被指派给铝矿炮楼里的日军送水。
98岁的李振邦回忆道,当时有一个人天天留意他,问他是否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李振邦说他是好人,应该是八路军,那人承认了。之后,在炮楼里该怎么交流、怎么观察地形,他都听那个人的。慢慢地,李振邦就对日本人的炮楼比较熟悉了。
1945年夏,时机成熟。凭借李振邦提供的精准情报和协助,武工队趁他送水开门之际,一举冲入炮楼,俘虏全部日军并烧毁了炮楼。这场胜仗后,李振邦如愿加入武工队,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同年7月,他正式编入八路军,在敌占区开展斗争。不久,便迎来了日本投降的喜讯。想起那一刻,李振邦依然难掩激动:“日本宣布投降,我们和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胜利的喜悦之后,李振邦所在部队承担起一项特殊任务——遣返日军战俘。沿途百姓对日军恨之入骨,时常会追着攻击战俘。李振邦说,一旦有人拿着锥子往日本人身上捅,他们就会制止,有的还不小心刺到自己身上。尽管战士们理解老百姓的悲愤,但作为执行任务的部队,他们必须恪守职责,保障战俘安全。三个月间,他们成功遣返了数千名战俘。
抗战胜利后,李振邦在部队刻苦学习文化、训练军事技能,随后又投身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莱芜、淮海、渡江等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55年,九死一生的李振邦转业地方,带着家人来到苏州工作生活。
李振邦与妻子仇桂珍相濡以沫,两人都有着苦难的童年。仇桂珍说,李振邦8岁时妈妈就去世了,现在去看他弟弟,两个人都会哭。而在仇桂珍自己的两个哥哥中也有一个上了前线,最后牺牲了。
退休后,李振邦老人依然活跃在社区,尤其喜欢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战争的故事。他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小辈们能够好好地回忆往事,更要学习先烈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
记者:张佩雯、蒯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