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美德耀苏城丨李迅:以军人担当铸就科技传奇
时间:2025-08-01 10:04:34 来源:苏州日报

  人物名片

  李迅,海朴精密材料(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副总经理。27年军旅生涯中,他投身国防科研,圆满完成多项重大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他退役后自主择业,突破高温高压气相沉积技术,建成国内唯一超高纯钨靶坯全自动生产线,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卡脖子”材料问题,打破国外垄断。其团队的“集成电路制造用难熔金属靶材”项目,获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他本人获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还担任红色教育宣讲人,传承红色基因。

image.png

  携带军工积淀

  投身科技创业

  走进海朴精密材料(苏州)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由李迅团队全自主建设的高纯钨靶坯全自动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从零部件选型到产线布局,从工艺参数调试到质量监控节点,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李迅和同事们的心血。

  李迅1990年高考考入军校并入伍,开启27年军旅生涯,毕业后在部队某研究所工作,投身国防科研试验研究20多年。“在部队的日子,是我人生最宝贵的沉淀。”李迅说,实验室里的精心研究、试验场上的风餐露宿,既充满艰辛又让他无比自豪,从青涩学子到高级技术军官的成长,离不开部队的磨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他在部队的座右铭。

  更让他珍视的是,他有幸师从多位院士学习并参与试验任务。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渊博知识、严谨治学态度和无畏探索精神,成为他一生受用的财富。

  退役时,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鼓励下,他报名参加2020年江苏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下,李迅团队反复打磨项目方案。最终,“集成电路制造用难熔金属靶材”项目获市赛、省赛第一名和全国赛第二名。这次经历让李迅信心倍增,坚定了投身科技创业、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决心。2020年8月,海朴精密材料(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李迅带着军工积淀,正式踏上科技创业之路。

  攻克技术壁垒

  打破国外垄断

  李迅介绍,别看产线生产的靶坯这么薄,实际有十几公斤重。“这个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很纯,第二个是组织非常均匀。”作为海朴精材初期工程建设的负责人,他主导了高纯钨靶坯全自动生产线的建设。“生产高端材料的先进装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他自豪地说。

  当时公司初创,所有现场工程的判断决策、现场技术文件的编写,都落在李迅肩上。为方便与各外协施工单位沟通,他把办公桌和电脑搬到车间,现场解决技术问题。他坚持每天第一个到现场,等施工人员全部离去后最后一个收工,晚上回家还要汇总当天情况、编制次日计划,常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迅团队成功为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生产高纯钨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设备。权威检测显示,海朴精材生产的高纯钨纯度达“7N+”,性能超过国际巨头同类产品。而且,这条生产线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2022年6月首次试生产就获得合格产品。如今,海朴精材已实现高纯度钨靶材量产,目前建设能力为年产1000片钨靶材,可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高纯度钨靶材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实现国产替代。

  凝聚奋进力量

  践行科技报国

  “算起来,我到退休还可再为祖国辛勤工作10年,还能‘十年磨一剑’。”李迅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现有产品产能和质量的同时,他将带领团队持续投入研发,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突破,深耕集成电路材料领域。

  “我家里三代从军,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李迅说,军旅生涯培养的“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在他创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研发难题,他像攻克军事要塞一样带领团队冲锋陷阵。遇到市场挑战,他以军人的坚韧不拔坚持到底。

  在公司内部,李迅将红色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他倡导“像军队一样团结协作,像科研一样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红色教育学习活动。在他的引领下,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从国防科研到产业创新,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 李迅表示,自己将继续以“科技报国”为信念,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瞿亚健)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