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苏州抗战老兵口述史》,一起认识从小小年纪就开始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抗战老兵——孙瑞明。
孙瑞明,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随军南下来到吴江,先后在吴江粮食局、县政府、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银行系统工作,1987年离休。
讲起那段痛苦的岁月,孙瑞明至今还历历在目。1939年冬,就有日军驻扎在离他们村子不到两公里的据点里。第二年开春,50多个日本兵冲进村里,一把火烧掉了18间屋子,还抓走了即将要开始春耕的全部青壮劳动力。
孙瑞明回忆道,日军到来后,迅速占领了当地主要的港口、交通线路和村镇。那时,地下党积极组织抗日政府,并发动群众成立了青年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团体。“我当时年纪还小,才12岁,担任儿童团团长。儿童团主要负责送信,因为年纪小、目标隐蔽,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他记得,当时大家常唱一首歌:“儿童团,真勇敢,站岗放哨,抓汉奸。”
满怀对敌人的憎恨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孙瑞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由于年龄尚小,入伍后被安排负责军队粮食方面后勤保障工作。当时,孙瑞明他们几乎被鬼子重重包围,三个方向分别距离5公里、10公里、20公里就是鬼子的据点。
孙瑞明回忆,当年部队和地方的所有经费,全靠向农民征收粮食来维持。这些粮食不仅要妥善保管,运送时还要防备敌人轰炸,因此都选在夜间运送。全村人会一起出动,连夜赶路,一个晚上来回要走 100 多里路,必须赶在第二天早晨8点前返回。
“我们的工作做得越好越完善,我们的部队在战场上就越是所向披靡!”孙瑞明说,军民鱼水情,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体会到的。“那时候听到日寇投降的消息,老百姓高兴得杀猪、送猪油,全村老少都高兴地到港口去看。”
1948年底,解放军秋风扫落叶般自北向南快速推进。就在胜利前夜,孙瑞明接到组织安排,随同另外90名干部南下接管吴江。这一来,回眸已是七十余年。作为当年的南下干部,孙瑞明清晰记得:1949年4月29日抵达吴江时,这里还十分贫穷。但大家凭着一股不怕艰苦的精神扎下根来,陪着吴江一步步发展变迁。
孙瑞明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1987年离休后还是一如既往。他说,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坚定地永远跟党走!“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也富裕了”,孙瑞明感慨道,“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张佩雯、蒯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