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值守500余个周末、目送近500名学生携知识归家、让近450个家庭受益……这是过去10余年间,吴江汾湖高新区元荡村假日学校负责人李红华所做的事情。
/ 人物名片 /
李红华,女,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吴江区退休教师。
为丰富当地孩子们的假日生活,2014年,在当地小学任教的李红华利用业余时间和教师专长,接受了创办假日学校的任务,此后500多个周末,她都风雨无阻、默默奉献。她以“特长培养+实践育人”为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情况开设了以硬笔书法、绘画、科技辅导等涵盖多方面内容的课程体系,假日学校也从最初的65个学生起步,十余年间累计培养了500多名学子,共惠及450多个家庭。其中,30多个乡村孩子在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她还是孩子们的“知心奶奶”,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身份的她,对于厌学儿童,上门家访化解问题。她还是吴江区心理健康教育热线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务约30小时,为20多个家庭化解成长阵痛,让文明之光照亮成长之路。她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一所假日学校
照亮乡村学子求知路
李红华曾任莘塔小学副校长,她不仅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还曾获评苏州市德育先进个人、苏州市爱生模范、吴江区“双十佳”班主任、吴江区优秀假日学校辅导员等诸多称号。
然而,这些荣誉在她眼中,不过是前行路上的小小注脚,真正令她牵挂的,是乡村孩子们的成长。
2014年,面对吴江区关工委提出的同元荡村联合开办假日学校的构想,时任莘塔小学副校长的李红华毅然接下重任。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怀,让这位教育工作者对家乡教育发展有着天然的使命感。
筹备期间,李红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召开家长会、进行摸底登记、汇报课程与师资情况……最终,确定了以特长培养为主,主题活动为辅;实践活动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特长培养+实践育人”模式,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了硬笔书法、绘画、科技辅导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假日学校的开办筑牢了根基。
2014年3月8日星期六,元荡村假日学校正式开班,65个孩子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这所乡村假日学校,李红华自此便与假日学校缔结了风雨无阻的约定。每周六清晨,她总是第一个点亮教室的灯光,十年间累计值守500余个周末,目送近500名学生携知识归家、近450个家庭受益。
在她的精心培育下,科技班成绩尤其显著,机器人、电子百拼有30多名学生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教师团队创作的《为孩子们插上科技的翅膀》教学视频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元荡村假日学校更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电子阅览室”“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生动展现了乡村文明实践的活力与成果。
背负职责使命
构筑师生成长新天地
爱护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持证心理咨询师,李红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格外关注,并将心理教育融入办学体系。
每个学期,她都会为辅导站的学生精心准备几堂心理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应对成长困惑,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释放压力。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她更是关怀备至,经常开展心理疏导,并与家长积极沟通,努力将假日学校打造成孩子们温暖的 “心灵驿站”。
在日常教学中,李红华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她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春日郊游、秋日收割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 “永远的丰碑”“我爱劳动”“红领巾心向党” 等教育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她还专门开设心理热线,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心事,利用午休时间接待学生来访。曾经,一位不愿上学的学生在她多次上门家访后,终于走出心理阴霾,重新拥抱校园生活。
作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李红华始终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每月定期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涵盖班级管理、活动策划、学生关爱等多个专题。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学校的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在她任教期间,有近十名教师在吴江区班主任竞赛中获奖,其中,两位教师被评为吴江区德育学科带头人,另两位教师被评为吴江区德育能手。整个班主任团队2021年被评为苏州市“模范教工小家”,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教师成长模式。
李红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中的乡村教育典范。她怀揣一颗红心,凭借一份执着、一腔热爱,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让无数学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持续照亮着乡村学子的成长航程。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