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钢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苏南特钢材料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已超8200亿元,集群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其中,苏州凭借着规模领先、品种高端、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优特钢线材优势产业链。
在沙钢这条智能化产线上,厚度仅0.2mm的无取向硅钢正以每秒13米的速度迅速轧制下线,未来将用在新能源的车身上。近年来,沙钢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研发经费占比稳定在4%以上。今年7月,“2025苏州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家”名单发布,沙钢以年度投入77.58亿元位居榜首。
沙钢钢铁研究院经理助理吴圣杰向记者介绍,今年,沙钢将建成全球最大的无取向硅钢单体生产基地,并在全球的高端电机材料市场上赢得战略制高点。目前,集团已形成150多个系列、14000多个品种的技术储备,每年的授权专利达400余项。
钢铁企业不仅用技术创新叩开高端市场大门,也正依托“智改数转网联”持续破局。走进永钢集团的制造车间,各种智能机械臂和无人操作设备马力全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全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引入了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加精准可控的技术保障。
永钢集团炼钢一分厂厂长石磊表示,钢水试样过去采用人工打点检测,这种方式在点位选取上随机性很强。启用这套全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后,能够有效避免因检验员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
作为高耗能行业,苏州钢铁企业也正积极推进节能降碳行动。华安钢宝利高新汽车板加工有限公司是常熟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企业,其门环焊接智能车间从上下料、激光拼焊到产品下线,全部实现自动化循环运作,不仅大幅提高了焊接效率,能耗和碳排放也较传统工艺降低15%以上。
华安钢宝利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立宇表示,企业制定了九大减排路径及行动方案,其中包括运用最先进的激光拼焊技术与热成形钢工艺,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厚度和钢种为客户量身打造轻量化产品,为客户的车身实施减重并进一步节能减排。
近年来,企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去年顺利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与净零排放目标。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推动钢铁产业逐绿而行、向新而生,苏州趟出了一条以创新破局、以智能提质、以绿色筑基的转型之路。作为工业大市,当前,苏州更以“争第一、创唯一”的信心决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103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更强担当和实际行动服务全省挑大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