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虎丘片区与西留园片区的城市次干道,虎丘路承载着吴文化的印记。曾经的虎丘路空间郁蔽、绿地退化、建筑立面陈旧,一度面临面貌老旧、活力衰退的困境。日前,全长1.3公里的虎丘路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实现了从“堵心路”到“舒心街”的蜕变,以崭新姿态延续姑苏记忆、讲述新时代城市故事。
从堵心路到舒心街
虎丘路承载了城区历史文化的根脉和记忆。但随着时光流转,这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以前接送孙子放学,这段路得攥紧孩子的手慢慢挪。”家住虎丘街道虎丘路社区的居民李建国回忆道。但是如今漫步虎丘路,他能明显感受到道路秩序感的提升。
据姑苏区绿化管理站建设科负责人李华介绍,本次改造以“慢行优先”为核心,精细划分路权,构建公交慢行主导的共享街道系统。针对老龄化社区需求,改造设置500米服务半径的“活力节点”,并在人行道创新采用“树池拓宽+偏移设计”,让步行体验更安全适老。
改造前,虎丘路沿线两侧绿地空间有效使用率较低,本次改造合理划分功能风貌区段,依托原有香樟林荫为基底,拆除沿街商铺前的冗余设施,融入城市照明灯光艺术与景观小品、苏式花窗元素,靓化街道夜景,有机串联起现代功能与苏式肌理。
文化印记活起来
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造不仅解决了环境差等“硬问题”,更用12处口袋公园、5个活力节点织起了一张“软空间”网络,让老街巷里的邻里情重新升温。改造中最具特色的,是对虎丘文化记忆的“立体转译”。在艺锦园,施工人员将虎丘摩崖石刻的“精华”复刻到了景观石上,市民伸手就能感受可触、可游的立体书法长廊。
虎丘路上的公交站台则借鉴了五代木构建筑的檐廊设计,市民游客候车时抬头便可见虎丘塔、万景山庄等地标彩绘。就连隧道内壁也成了“画布”,用光影长卷复现虎丘的千年兴衰,让人流连不去。
“我们以海涌山、春秋时代等发展作为故事线,收集了几十个虎丘历史记忆点,最终精选了潮汐岛、沧海丘、千人坐、艺锦园、古木园、斜塔影等文化印记融入虎丘路空间。”李华介绍,这种“见缝插针”的文化植入,让老街变成了可阅读的立体空间。
家门口的活力客厅
傍晚时分,凝翠园“客厅”,几位老人摆开象棋棋盘;孩子们围着花窗造型的廊架追逐;年轻夫妇则坐着翻看手机——这个由闲置街角改造的公共空间,成了周边三个小区居民的共享会客厅。
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在改造后的虎丘路上处处可见。丘影“客厅”将公交站台与绿地空间巧妙融合,石阶既是造园景观,也是居民歇脚聊天的好地方;云逸亭以苏式花窗廊架勾勒出入口空间,与周边的古围墙相映成趣。
“以前想找个地方和老姐妹聊聊天都难,现在下楼就有‘活动室’,多方便!”家住虎丘路社区的赵阿姨笑着说。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特意和周边居民、商户围坐恳谈,把大家的诉求一一记在心上。就像冠云小游园,居民曾希望有个遮风挡雨的休闲凉亭,虎丘路社区立刻和改造办对接,不仅建起了凉亭,还增设了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让这里成了全年龄段的休闲乐园。(记者 王可)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