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流行的萌宠造型冰箱贴、极具苏州特色的小螃蟹摆件、江南韵味十足的缫丝团扇……昨天(8月12日),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的创客工坊内,记者看到一件件精巧而又新潮的蚕茧工艺品。在这里,蚕茧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根脉,又通过与现代生活共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美丽的蚕茧花。记者 董晓晓/摄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坐落在“中国丝绸小镇”震泽,是中国首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区,集农业示范、科研、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记者走进工坊,看到6名女工围坐桌前,指尖翻飞,一只只普通的蚕茧经历着奇妙蜕变:茧壳拼出花瓣,细丝捻就花蕊,一束蚕茧花鲜活如真。
趣味蚕茧工艺品。记者 董晓晓/摄
花样百出的蚕茧,在这里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用极细的蚕丝反复缠绕,一把缫丝扇围成型,在阳光下流转着珍珠般的光泽;茧花与络子搭配成的押襟饰品,符合当下国风热潮,更成为游客争购的“网红款”……
“原本五毛钱一只的蚕茧,经过剪裁、染色、塑形、组装,身价能涨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总经理金晓春介绍,当前蚕茧工艺品市场需求旺盛,仅有6名工人的文创门店,年销售额可突破百万元。“今年我们做了好几个爆款,加上天然彩色蚕茧大丰收,上半年工艺品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万元。”
创客工坊内的研学团队。记者 董晓晓/摄
谈及蚕茧工艺品畅销的秘诀,金晓春认为关键在于“传统与流行的双向奔赴”。传统养蚕场景在城市中逐渐消逝,因此蚕茧本身自带新奇感;而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将蚕茧与现代审美结合,通过专人研发款式、收集市场反馈,让传统蚕桑文化跳出了农业展陈的框架,变成触手可及的潮流生活符号,这便是“点茧成金”的“魔术”。
小小蚕茧不仅富了口袋,更聚了人气。创客工坊店长周丽芳告诉记者,蚕茧工艺品的“爆款”每季都在变,但手工体验课始终非常受欢迎,暑期迎来了大量的带娃家庭、暑期实践班、研学团队。“我们带着游客从一颗蚕卵开始认识蚕文化,最终将蚕茧做成花瓣、串成扇坠,蚕桑文化就这样传递了下去。”金晓春说。
一场场手工体验课在此展开。记者 董晓晓/摄
从田间到指尖,从原料到潮品,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中,一枚枚小小的蚕茧遇上层出不穷的创意,传统蚕桑文化就“活”了起来,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便有了具象的温度与生命力。(记者 王英 董晓晓/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