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带货”变带祸,斩断伸向农业安全的网络黑手
时间:2025-08-22 13:30:40 来源:名城苏州网

  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所谓的农技员,站在地头热心地教农民种地,他们穿着白大褂,胸前印着“农业研究院”,坐在实验室里教农民增产技巧。近日央视一记重锤砸向“祥禾农业”千人大骗局,揭开了盛行网络伪农机专家的黑幕。

  打眼一看,这些“农业主播”,装扮、布景十分在行,“热心地”为农民解决各类农业种植遇到的问题,甚至还大方地分享别人不知道的小妙招、土方法,食盐、白醋、味精、啤酒,这些常见的调料和饮品经过“达人专家”们简单搭配就能除草、杀虫、增产。主播不断渲染“不用就亏了”“农资店绝不会告诉你”之类的话术。

  实际上,这些所谓“农技天团”是批量生产的演员。“专家”身份大多造假,对农业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他们推荐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不仅效果存疑,效果毫无保障,有些甚至给农作物带来严重损害,让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

  有农民对记者哭诉:“买了他们的‘神肥’,一季庄稼全烂根!”河南农科院专家也痛心疾首:“我们下乡讲课没人听,骗子直播间却挤满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账号背后往往盘踞着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以此次被央视曝光的“祥禾农业”系列账号为例,虽名称统一,看似正规,但实际注册信息、经营地址均为虚假,一旦农民上当受骗,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我们对这种坑农害农的恶劣行为,必须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就依法严惩一起!公安及市场监管部门应肩负起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对伪专家和相关利益方依法严惩,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非法从事农技服务的行为,坚决维护农技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农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加强市场监管,让伪专家无处遁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只有加大正规农技服务供给,打通“专家 - 技术 - 农民”的价值链,才能有效瓦解伪专家的不法利益链,让农民不再受骗。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绝不能容许伪农技专家继续坑蒙拐骗。唯有多方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蓬勃发展。(文/静静 编辑/水清莲动 图/晓蓝)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