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缓解就医“停车难”问题。今年以来,苏州不少医院通过加强疏导、增加停车位等切实举措,进一步方便市民停车就医。
昨天(9月2日)上午,在苏大附二院三香路院区,前来就诊的车流人流交织。车辆既可选择医院内部停车场,也可通过这座新建桥梁,前往不远处车位更充裕的体育中心停车场。年龄大的市民还可选择,出地铁站后上“健康专线”接驳车,入院就医。
苏大附二院三香路院区目前有车位530个,但每天院内进出车辆却高达5000辆次上下。如何让有限资源,实现停车服务最优化?开拓停车资源的同时,院方还积极提倡职工停车“让位于民”。
“从院长到普通职工,所有院内职工的车都是停在(医院)外面的。我们跟体育中心做无缝对接,医院的车位也是可以给体育中心服务的,特别是在重大的体育赛事,还有一些演唱会等等。”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施晓松表示。
既要增加有效供给,也要多维度疏导。同样,走进市立医院(太湖总院)地下停车场,尽管就诊患者不少,但得益于完善的停车引导,私家车都能很快就近找到车位。
“在每个出入口点位,有专门的保安进行引导、疏导;在落客等候区,车辆可以进行临停,紧急病人立马下车,司机再找空车位进行停车。”苏州市立医院基建部副主任方嘉珉表示。
市立医院(太湖总院)目前日均进出车辆在2500辆上下。医院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前瞻性地按每100平方米1.5个停车位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到后期公共交通的接驳需求。
接下来,各家医院还将继续聚焦“破解停车难”问题,通过完善“一院一策”,更好服务就医市民。
“停车位供给(方面),负三层目前大概1000个出头的车位,后期会随着门诊量进一步提高进行开放。”苏州市立医院基建部副主任方嘉珉表示。
“浒关院区二期和三香院区急救大楼建设(建成后),地下的停车位分别会增加600个和300个左右。智慧停车系统也在逐渐上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施晓松透露。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